关灯
护眼
      令朱瞻基感到最为震撼的是大明帝国独有的“神机营”的火器进攻演习,有手枪(火铳),步枪(霹雳雷火铳),连发式步枪(三眼铳),骑兵专用步枪(火龙枪),连发火箭炮(一窝蜂),小型火箭弹(神火飞鸦),连珠炮,可拆卸移动的野战炮(虎威炮),大威力狙击枪(抬枪)等等等等,各式各样的火器,强大的威力,看得朱瞻基的内心震撼不已。

  一缕阳光,一杯茶,一本书,一个耳机,一弯躺椅,这就是朱瞻基的前世每一个周末的真实写照。

  他很清楚的知道火器的发展历史,华夏在宋朝时就尝试过用火药用作军事中,只是没有大规模使用。

  后来蒙古的军队攻破了金国首都,从皇宫中得到了这些金国人曾经从宋国盗取的火药配方,后来还被带到西征的路上。

  在蒙古国的三次西征中,用火炮来轰开敌人城门的事件实在是不少,这黑火药的功劳可谓是重之又重。

  这些火铳跟后世的火枪有所不同,但发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这个时代的火铳口径更大,口径竟然有碗口那般大,火铳射出来的是一些铁沙碎片。这要是在战场上,就相当于后世的霰弹枪,近距离开枪,简直是一枪击倒一大片敌人。

  朱瞻基看得目不转睛,这些不同类型的火器一次次的震撼着朱瞻基的内心。

  后世由于武侠小说的流行和许多清宫戏中的误解,导致很多人认为华夏一直没有见过火枪。以至于韦宝得到康麻子的一支手枪还说是国宝,全国只有一支,其实这怎么可能!韦宝拿的只是单发手枪,而明朝早期的火枪都已经可以三连发,到后期甚至已经可以十连发。只是到了青朝限制火器的使用和发展,才让华夏从明朝时期是世界上火器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在青朝沦落到了最落后的国家。

  现在的大明帝国国力强大,兵锋正盛,被尊奉为东方宗主国。

  在永乐十八年一月,西亚、北亚、西域、北非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使团应大明帝国皇帝朱棣的邀请,来参加迁都仪式以及阅兵典礼。

  在永乐十八年七月,各国使团陆续抵达了大明帝国的边境,嘉峪关。朱棣调用了六千虎贲骑兵护送他们前往北京,在来京的途中,还带着他们参观了明军的边关九镇,队列整齐,武器先进,训练有素的明军已经让各国使臣内心震撼。

  永乐十九年三月,阅兵演习正式开始,为了这次阅兵,朱棣出动了五十万军人,史书记载的是“列国使者俱惊”“屡屡拜服叩首触地”,就连当时西方最强大的帖木儿帝国的使者也不得不屈膝跪地,叩首触地,帖木儿帝国的使者,盖苏耶丁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帖木儿大帝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存了一世的英明。”

  虽然这个时代的火器没有后世那么先进,可是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大明帝国的军事实力足以横推一切敌人。

  朱瞻基默默的想着。

  此刻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的队列已经走完,在战旗的指引下,又回到了原位,似乎刚刚的军演只是幻觉。

  阵阵风吹过,战旗喇喇作响。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朱瞻基挥了挥手,贴身太监吴三桂手捧托盘走了上来,托盘上是铁喇叭,是朱瞻基昨日命人打造出来的,其作用就是可以扩大音量,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得到他说的话。

  “陛下旨意,特命孤前来检阅三军,好好的看一看咱们大的将士。”朱瞻基目光炯炯有神,慷慨激昂的喊道,“今天,孤看到了,孤看到了大明军人的气魄,看到了大明最忠诚的卫士,看到了大明英勇无畏的战士。驰聘沙场浴血杀敌,策马扬鞭为国尽忠,孤敬你们是英雄。”话音刚落,朱瞻基重重的一挥衣袖,向着军阵揖手行礼。

  校场上,无数将士的双眸亮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一丝丝泪光。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又有谁还记得那些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普通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