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又过了几天,朱棣在朱瞻基的陪同下,登上了顺天府皇城的城墙,目送北伐大元帅陈懋带着五万大明虎贲骑士,挥师北伐。那一日,城内万巷皆空,不约而同的都拥挤着去了北门,只为了目睹大明将士的英姿。

  陈懋和一众将领,临出行之际,全都翻身下马,冲着皇城的方向,三跪九叩。五万精锐之师,齐声大吼,“大明必胜”。如同山呼海啸一般,震撼人心。

  那一刻,朱瞻基注意到了,朱棣藏在龙袍下的手握成了拳,激动的颤抖着,脸上满是对战场的向往。

  …………

  雨后的清晨,清新的空气。一场大雨让红墙黄瓦,雕栏画栋的皇城以全新面貌徐徐展开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文华殿殿内,太子朱高炽坐在椅子上,手持史书,正与朱瞻基谈古论今。

  朱高炽虽然宠爱自己家孩子,但在教育方面,那可是相当的严格。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朱高炽的口头禅。

  朱高炽看着眼前的朱瞻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又有些欣慰与欣喜。

  只见朱瞻基对各朝各代的弊端,捻手就来,侃侃而谈。

  朱高炽之所以对朱瞻基感到陌生,是因为眼前的儿子,从里到外,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变得更加的有活力,朝气蓬勃。

  从朱瞻基嘴里时不时的冒出的对国家、民生有利的一些新颖看法,让他不禁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心里不由的惊叹道,吾家有儿初长成。

  想着想着,这位太子心中不由的泛起一阵欣喜。

  “小小年纪,已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朱高炽捋须笑笑,怔怔的注视着朱瞻基那双闪烁着的充满聪颖的大眼睛,默默的想着。

  “传圣上口谕,太子爷接旨!”忽然从殿外传进来一道声音。

  “爹?”朱瞻基一脸疑惑的问道。

  朱高炽闻言,匆忙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时间方寸大乱。

  他只觉心砰砰乱跳,七上八下,一脸着急的催促道,“快点!快点!”

  朱瞻基搀扶着朱高炽,火急火燎的走到了殿外。

  俩人走到殿外一看,原来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景弘,其身后还跟着两个青衣小太监。

  朱高炽感到心脏快要蹦到嗓子眼了,急忙揖手行礼,朗声说道,“圣躬安?”说话的同时,跪倒在地。

  朱瞻基也在一旁揖手行礼,然后跪倒在地,默默的不说话。他的心情也不能平静,如坐针毡,心里七上八下的,不能自持。

  王景弘一脸正色,朗声说道,“朕安!”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圣上口谕,自朕离京北伐之日起,太子所批复之奏折、军报,一概取来,朕要查阅,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