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沿着顺天府内东湖两旁行走,满是一人无法环抱的粗壮大树。

  湖面像隔了层模糊的水气,氤氲弥漫的湿度牢牢粘在浅滩的水草上。

  水草在逼仄的湾沟里听凭湖水推动。在铅色沉重的云朵上,阳光兀自穿越了天空悠久的曲谱,把光一点点揉进湖水。

  湖面上的金光闪耀。圆圆的水纹延伸开来,“叮咚”,水珠在水草尖上着落,草野蹦跳起来,水珠独有的响亮响声,迷恋着耳廓久久不肯散去,响起朦胧的回声,“叮咚”,“叮咚”,“叮咚”……没有落雷般的轰鸣,只有轻盈的跳动的节奏。

  北边一行人缓缓踱步而来,领头的是个老员外,身边的是小少爷,再往后是身姿壮硕的一众随从。

  这正是出宫溜达的朱瞻基和朱棣,俩爷孙有说有笑的走在林间小路上。

  身侧是波光粼粼微有涟漪的东湖,偶尔一群鸭子嘎嘎的飞过,落在水面上相互嬉戏。

  这种大自然的秀美景色,让人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爷爷,你看,那边一大群鸭子!”朱瞻基指着不远处水面上的五六只“嘎嘎嘎”叫个不停的鸭子,舒畅地、尽情地笑着说道。。

  在这种秀美的风景之下,他心中自然没那么多的算计,不禁的流露出些许少年人的真性情。

  再说就算是上一世的他,年纪也不算大,不过是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岁数。

  “鸭子?”朱棣听到这话,一脸疑惑的朝那边望去。

  “不如抓几只,咱们吃烤鸭!”朱瞻基眉角含笑,说道。

  朱棣满是皱纹的脸上慢慢地绽开了笑容,说道,“好啊!”

  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小子是该多出来溜达溜达了,享福都享出罪过了,看见个鸭子都能这么开心!”朱棣额上的鱼尾纹舒展开了,慈祥和的脸上流露出温和的笑容,“小子,幸好今天没有史官跟来,不然给你小子记上这一笔,你这脸就丢大了!”

  随后目光看到有个戴草帽的老头在河边,笑着说道,“有人在那儿看着鸭子,咱俩快点过去问问这鸭子怎么卖!”似乎是因为心里感到无比轻松、愉快,脚步也变得分外轻捷。

  这老爷子,嘴上说的是陪我出宫溜达,这出来之后明明比我还高兴。

  朱瞻基在心里默默地吐槽了一句,随即大跨步的赶紧跟了上去。

  他们爷孙俩是乐呵了,但是身旁的那些侍卫们提心吊胆的围成了一个圈,始终护在他们爷孙俩的身边,面色肃穆,如临大敌。

  “哎,小哥,这鸭子……”朱棣走到身边,见对方是个戴草帽的老翁,两人差不多年纪,朱棣连忙改口说道,“老哥,这鸭子怎么卖啊?”

  对方闻言,转身笑笑,胡子眉毛都是花白的,但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嘴里还缺少了几颗门牙,但是嗓音洪亮清晰,“我家的这些鸭子都是不卖的,只供给自家饭馆,就在不远处,几位要是想吃鸭子肉,不妨来咱家饭馆尝尝?”

  “行啊,那就劳烦老哥带路!”朱棣默默的说道,脸上飞出笑意。

  路上,朱瞻基一脸的好奇之色,忍不住问道,“老人家,你是怎么想到在东湖养鸭子,边上开饭馆的?”

  这不就是后世的农家乐嘛!

  “这么大的湖,不养鸭子可惜了!”戴草帽的老头笑着说道,“平日也不用喂,让它们在湖里吃点小鱼小虾,咱们可以吃鸭蛋,还能吃鸭子,多好!”

  朱棣闻言,点点头,捋着下巴的胡须,笑容满面。

  朱瞻基看着他的笑容,有些心疼这个为了大明的国事,每日兢兢业业的老人。

  也许,只有离开了皇宫的朱棣,才是真正的朱棣。

  他快乐吗?他当皇帝的时候未必是快乐的,但是朱瞻基能肯定,此刻的皇帝一定是快乐的。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了一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小饭馆,虽然没有招牌没有幌子,可是那味道确是格外的香。

  小店门口摆放着两口大铁锅,咕噜咕噜的往外冒着热气,热气中带着诱人的香味。

  小饭馆里坐满了男女老少,几乎都是些一家老少出门踏青。彼此间推杯换盏,大块肉大杯酒,有说有笑。

  身材魁梧的店老板,不时拎着菜刀从后厨探出头来,跟相熟的老客说说家常笑话。

  爽朗的老板娘也毫不避讳,就在自家的饭馆里亲自上菜、收拾碗筷。

  饭馆门口站着两位年轻的男女,男的肩膀上搭着一条干净的毛巾,俩人笑呵呵的吆喝路人进来吃饭。

  人生百态,世俗烟火在这小小的饭馆中演绎的淋漓尽致。

  就好比说,后世朱瞻基常去的那家小餐馆,习惯了在那里吃喝,跟店里的老板、老板娘都混熟了,就算是大酒店请他去吃,他都不乐意去了。

  小伙计见一行人过来,笑着快步跑到众人身前,先是跟戴草帽的老头打招呼,喊了一声“爷爷”;随后点头哈腰的问道,“老爷子,您用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