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为君者,必当心狠无情,权谋算计,杀伐果断;但有时候,也是需要抖些小机灵的。

  太过于刻板正直的帝皇,有时候不但得不到臣子的真心,往往还会自己把自己给气死。

  “你也长大了,有些事情就由你来办吧,替爷爷分担一下。这回,朕就偷偷懒!”话音刚落,老爷子背着手,步伐缓慢的离开了文渊阁。

  那架势,就像是刚吃饱晚饭,下楼去遛弯的老人家。

  朱瞻基目睹着皇帝缓缓离去,随后再次拿起了奏折,一边认真仔细的看着,一边沉思琢磨着。

  “目前来说,大明需要的是稳定。水清则无鱼,看来自己的说法正是朱棣想要看到的,那就是敲打一番即可,不宜大动干戈。”

  忽然,朱瞻基似乎心有所悟,“按照老爷子这脾气,心里面啊,肯定是恨极了这些骄兵悍将,只不过由于种种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容忍。这是退让吗?不是的,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即便是皇帝,在某种局面下,也要讲究政治权谋。”

  “有的时候,面对那些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问题,是不能单独的用善与恶来思考应对的。更不能通过单纯的杀伐来解决问题。身为帝皇,考虑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全局,而不是小数人的利益。”

  “从古至今,哪个当官的敢说自己不爱钱?不欺负百姓都算是一个好官了。不单单只是说华夏,整个世界都一样。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贪念、欲望,这是没办法完全将它消灭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将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这一瞬间,朱瞻基的脑海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想法。

  来到这个时代之前,他对于华夏的封建时代社会,对于这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朱瞻基的目光在奏折上游走着,那一个个功勋武将的名字上一一扫过,心里在不断的琢磨着,应该先找谁出来敲打呢?

  首先,这人得是聪明的,知进退。另外,这人在武将阵营中,必须是人缘好的。

  忽然,朱瞻基嘴角不自觉的扬起,“就他了!”

  “英国公张辅,纵容家奴闹事,强行低价收购绸缎庄子、粮铺........”

  作为历史上,大明一朝赫赫有名的重臣武将,张辅这个人的身上,其实还真有着独特的闪光点。

  张辅是靖难名将、河间王张天佑之孙,荣国公张玉的长子,他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候。

  永乐四年(1406年),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南征安南,可惜,朱能于途中病逝。随后,张辅接任三军主帅。

  在此后的大战中,屡战屡胜,仅仅只是两年的时间,就把胡朝给灭了。

  皇帝朱棣下旨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司”;张辅也因此战功,被皇帝朱棣册封为“英国公”。

  死后又被追封为“定兴郡王”,谥号“忠烈”。

  他出身于良好的家世,再加上他高大健壮的身形,无论他走到哪,都是人们的目光焦点。

  而且张辅这人并没有那些二世祖的毛病,外面的文官武将皆认为他性格刚毅威严,治军整肃,屹立如山。

  虽然连姻帝室(张辅的妹妹为朱棣的妃子),但在朝堂上仍然是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同心辅政。

  见着和他同为将门的子弟,不论其官职大小,总是兄弟长、兄弟短的称呼道。

  无论谁家有困难了,找他帮忙,他也一定会把事情给办得漂亮。而且从不收将门子弟的礼钱。

  久而久之,大明将领们都觉得他是个可信之人,隐隐以他为旗帜。

  即便是那些文臣,对张辅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张辅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喜欢交结文士,常常请假,率领众勋臣到国子监听讲。讲课结束后又亲自设酒席,在文臣面前表示谦逊,宾主和谐融洽,直到天黑才各自散去。时人把这件事称作太平盛事。

  “来人!”脑海中浮现出张辅的一生事迹,朱瞻基嘴角上扬,露出笑容。

  “殿下!”太监吴三桂似一阵风,不知何时站在朱瞻基的身后,回应道。

  这些太监,走路都没声音的吗?

  朱瞻基闻言,不由的在心里吐槽了一句。

  “你亲自出宫一趟,传英国公前来!”朱瞻基沉声说道,“我在长信殿见他。”

  “是!”贴身太监吴三桂快速的退了下去。

  随后,朱瞻基迈着沉稳的步伐,去往东宫所属的长信殿,身后跟着一群唯唯诺诺的宫人。

  这是他的父亲,太子朱高炽平时用来接见臣子的宫殿。

  进入长信殿的一瞬间,朱瞻基微微有些错愕,往事如烟,历历在目。记忆中,在他幼年时期,他的父亲朱高炽在此接见臣子,他呢,就在一旁玩耍。

  此时的长信宫的模样,依旧如故。所有的器殿摆设家具,包括地毯窗帘都跟儿时见过的一模一样。

  “父亲还真是能省则省,十多年不变啊!”朱瞻基心里笑笑,想道。

  …………

  顺天府,东城,英国公府。

  大门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左边的拴马桩上还拴着几匹黑马,气势勇猛威武。

  这是为了表示,此府是大明顶级将门。

  就算是到了凌晨深夜,拴马桩上也必然是拴着几匹战马,门口边上的门房,坐着两名家兵,轮班制,保证每日十二个时辰内都有人当值。

  因为前任家主都被朱棣追封为荣国公,谥号“忠显”,所以红漆大门上是锃亮的铜钉。

  穿过前院供奉祖父张天佑以及父亲张玉灵位的前殿,后面是一个宽阔的演武场,场上摆放着十八般兵器,弓箭靶子,骑射场,一切应有尽有。

  再往后才是英国公以及家眷居住的地方,后院与普通武将的庭院不一样。

  不仅仅是华丽,还很雅致。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修理得井然有序,四周围绕着假山流水,颇有苏杭园林的味道。

  此刻凉风阵阵,微微吹动着院子中的花草,只是轻轻地吸一口气,只觉芬芳馥郁。

  不知名的花棚下,,张辅斜靠在一张竹字编织而成的躺椅上,身穿蓝色的丝绸衣裳,半露着胸膛,手里拿着一本画本,悠哉悠哉的看得津津有味。

  边上的矮桌上,堆满了各种瓜果,一个二八年华的俏丽小婢女,正弯着腰,手持蒲扇,一下一下的扇动着,替他驱赶蚊虫。

  那少女不知是累了,还是怎的。只见她脸色通红,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红晕,脸上满是娇嗔和羞涩。

  只见那少女轻摇蒲扇的同时,不自觉的偷偷的瞄了一眼张辅手上的画本,随即又飞快的低下头,脸上满是羞涩与期待。

  “嘿嘿!”张辅眯着眼睛看着画本,嘴角不自觉的扬起,露出一丝丝痞笑,喃喃自语道,“这个有点意思!”说话间,手指翻过书页,只见那画本中的男女人物又换了一个姿势。

  这本图书来自东瀛倭国,流传于京都文人雅士之间。

  老夫子曾说过;食、色,人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