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空中,乌云翻滚着,奔腾着,从四面八方漫过来,整垛整垛地堆积,越来越密,像千军万马直先向屋顶压了下来。远处的大山灰蒙蒙的,被天边的乌云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几道闪电闪空而过,接着,就听到了一声响雷,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远看朦朦胧胧,树木,花草似被轻烟笼罩着,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雨虽然不大,但却让人觉得非常的阴冷。

  在细雨如幕中,朦胧的看到驰来的一队铁骑。

  领先一人身穿彩画蟒龙式的贴里雨衣,紧随其后的骑兵队伍是清一色的棕衣;他们的脸,都藏匿于遮挡雨水的斗笠之下,天地间满是踩在泥地的马蹄声,以及马鞭挥舞在马匹身上的鞭挞声。

  (在古代,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会用野草裹住身子,用来防雨,慢慢的就形成了蓑衣。蓑衣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穿在身上与头上的斗笠配合,用以遮雨。

  蓑衣和斗笠就如同今日的雨衣和雨帽。不同的是,“笠”用竹子编制,而且晴雨两用,既可遮雨,也可防晒。

  雨衣,是在蓑衣的基础上演变繁生出来的,更为轻便,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以后做成的,百姓称其为“油衣”、“油帔”。

  除蓑革、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过加工整理,编织成雨衣,俗称“棕衣”。)

  细雨绵绵,道路泥泞;一队数千骁勇善战的骑兵,策马奔腾在官道之上;马儿们高扬着骄傲的头颅,合着这大自然的宏大旋律,四蹄如风;奔驰得更加得意与骄傲起来,不管前面有着什么样的危险,它也要风一样卷过去。

  这是通往庐州府的官道,这支骑兵队伍正是朱瞻基一行人。

  离开京城之后,他不仅没有摆皇太孙的排场,而且亲自带着都察院按察司佥事胡廙,锦衣卫指挥同知张传君,户部主事李仪,以及龙虎卫千户张伟林、三千龙虎卫,日夜兼程,向着庐州府疾驰而去。

  如果说顺天府是大明最繁荣昌盛的府道,那么,离开京都之后的所见所闻,正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大明皇朝。

  湖头妇子尽乘槎,城外屋庐俱产龟。

  不见往来鱼艇过,空余远近云山斜。

  只见城颓水入城,城中万家同一惊。

  扁舟何如范蠡蚤,乘桴欲为尼父行。

  进入庐州府的地界,渐渐接近寿州灾区,远远的一眼望过去,农田已经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农作物都已经被淹没了,往日孩童在田间追逐嬉闹的欢笑声早已失去了踪迹。

  洪水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积水让人在乡村小路之中寸步难行,城外错落有致的屋子里的积水让人们悲痛欲绝。

  “吁……”朱瞻基猛的一下拽了拽手中的缰绳,勒停了胯下的汗血宝马;战马嘶鸣几声,马蹄在泥泞的官道上用力的踩踏了几下。

  “现在已经到哪儿了?”朱瞻基朗声问道。

  锦衣卫指挥同知张传军听了,纵马上前两步,随后勒停马蹄,停在朱瞻基身旁,大声的回应道,“殿下,还有三十里路就到寿州城了。”

  顿了顿,继续说道,“殿下,负责在前面探路的兄弟,此时应该已经进城了。您看,是不是在前边的驿站歇一歇,然后等着寿州城的官员出来接您?”

  “也好!”朱瞻基听了,点了点头,面露微笑,开口说道,“这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大伙们也都累坏了,进去驿站喝碗热汤,吃顿饱饭,好好的休息一下!”

  “是!”张传君听到这话,心里像灌了一瓶蜜,眉角含笑,大声的回应道。

  刚说完,勒转马头,摆了摆手,朝骑兵队伍中大声的喊道,“来两个人,赶紧的去前面的驿站通报一声,就说皇太孙......”

  “停!”朱瞻基打断了他,随后对将要前往驿站的骑兵说道,“你俩随便报个官职就行了!”

  “是!”两名骑兵高兴的笑着答应了一声,随即纵马消失在雨幕之中。

  明代驿站是在元代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成立的递运所,专门负责运送军需品和贡品。

  递运所的设置是古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运有了专门机构,定点、定线、接力运输,并把陆路、水运很好地结合起来。

  寿州城的驿站就在朱瞻基一行人前去寿州的必经之路上。

  驿站改为邮政的诏令早已颁布天下,现如今已是在庐州府境内推广中,但是驿站这里还是有用来接待过往官员的。

  寿州,它与水结缘,“拥水陆交通之便,襟淮(淮河)带淝(淝河)”,是秦汉时期楚国定都之地,商业都会之所在。它富饶美丽,成为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寿州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华夏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州这个地方在后世,是非常没有存在感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曾一度是贫困县成员之一。再深刻了解一点,就是寿州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技能较差,虽然不是所有的寿州人都不讲文明,但是一遇纠纷就会呼朋唤友,企业管理者都很反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

  可是这个时代的寿州人口稠密,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不一会儿,骑兵队伍来到了驿站。

  朱瞻基的左脚刚踏入驿站,就看见驿丞带着十数位驿卒恭敬的上前躬身行礼。

  “下官参见同知大人!”先行一步来驿站通报的骑兵,官号是报锦衣卫指挥同知张传君。

  这来的可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驿丞自然不敢怠慢半分。

  “一边去,别挡道!”张伟林说话的同时,伸手挡开驿丞。

  朱瞻基是皇帝嫡孙,他们龙虎卫担负着护卫的职责,是绝对不能随便让人靠近朱瞻基的。

  朱瞻基站在原地好一会儿,缓了缓麻木的双腿。这一路上日夜兼程,只为了尽快赶来寿州。

  作为皇家子弟,骑马是必修的课程。而且他从小就常伴于皇帝朱棣身旁,多次北伐他也有跟随在皇帝身边,因此,即使是这么长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他的大腿内侧也仅仅是有些麻木。

  朱瞻基看了看驿丞,面露微笑,说道,“你是此处的驿丞?”

  “下官正是!”刚说完,驿丞屏气敛息的倾听着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记错一个字。

  朱瞻基闻言,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下去吧,多准备些热的饭菜!”

  “是,下官这就去准备!”驿丞听了,连忙躬身行礼,回答道。

  朱瞻基闻言,随即迈着沉稳的步伐,向着驿站里面走去。

  都察院按察司佥事胡廙,锦衣卫指挥同知张传君,户部主事李仪,以及龙虎卫千户张伟林,紧随其后,亦步亦随。

  张伟林走在最后面,路过驿丞的身边,直接用马鞭指着驿丞的脑袋,朗声说道,“你记住了,一定要用最好的草料来喂我们的战马,驿站里要是还有鸡蛋,煮几个鸡蛋扔进去!”刚说完,从衣袖中掏出十两银子,向着驿丞抛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