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天,朱棣正在文渊阁处理政务,几位内阁成员都在为“盐引”一事吵的不可开交。

  此事的起因是,江西、云南地区的不少老百姓因盐价过高买不起,竟成群结队去冲击盐商府邸一事。

  盐巴可是历朝历代都短缺的东西。甚至在战争期间,朝廷皇家都没有盐吃。

  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有点盐就藏得跟个宝贝似的。

  有的大臣认为穷乡恶水出刁民,自古有之,只需派遣一骁勇善战的将军,领数千官兵前去镇压即可。

  而有的大臣则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事不应该镇压,更应该用怀柔政策,全国降低盐价,安抚民心。

  持中立态度的大臣则阐述了,盐对军队的重要性,盐价一旦降低,老百姓家家囤积盐,则国家缺盐。一旦出现对外战争,那时国家缺盐,该当如何。同时也不认同对老百姓刀兵相见。

  一时间吵作一团。归根结底,终究是盐太少了,仅仅靠着沿海地区的晒盐,不足以低价提供给整个大明帝国的所有人。

  直到天渐渐黑了,内阁成员缓缓离开,此事依旧没有一个完整的章程。

  此时的皇帝朱棣刚处理完政务,一脸疲惫,侧身躺在龙塌上,朱瞻基小心翼翼的给朱棣按摩着小腿。

  期间,朱瞻基一脸神秘地告诉皇帝朱棣,他有办法解决此事,只是现在还不能说,但是需要爷爷的支持与信任。

  朱瞻基知道此时的大明有着很多盐矿山,却没有去采掘利用。更加清楚,此时他要是敢直接说出要用盐矿石来制盐,肯定会被朱棣一顿教训。

  毕竟,盐矿石有毒,能把人给毒死。这是这个时代的人皆知的常识。

  所以,朱瞻基决定用迂回战术,得皇帝手谕,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朱棣闻言,随手从案桌的笔海里拿起一块金牌,扔给朱瞻基,笑骂着让朱瞻基下去用膳。

  朱瞻基乐呵呵地行礼告退。

  退到文渊阁门口,朱瞻基举起手中的金牌,仔细地打量着。只见金牌两边各自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牌子的正中央雕刻着“如朕亲临”四个大字。

  朱瞻基看着手中的金牌,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