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吴宇也跟着抹了一把眼泪,拉着娘亲的手走出家门前往草地学堂。

    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容易,有些力气大的孩子的确可以给家里分担家务,谁都知道宇文君不会在清水村待太长时间,仍有许多人对读书这件事持怀疑态度。

    不过有一部分人心里的想法就有意思了,宇文君说过不收学费,这些人觉得这件事不花钱,还能认识几个字,也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也赶紧给家里孩子准备好了小板凳,将孩子赶去了草地学堂。

    两日过去后,村子里的孩童一大半都去了草地学堂。

    当多数孩子集中在一个地方的时候,剩下来的孩子就耐不住了,跟家里人吵闹,满地打滚的要去读书。

    如此折腾之下,某些父母耐不住性子,也就只能让孩子去草地学堂消磨时间。

    村子里的人没有读过书,可也从外来戏子那里听说过一句话“十年寒窗苦读”而宇文君在年关之前就要离开清水村,故此许多父母心里所想无非就是让孩子们玩一段时间,能学点东西最好,学不到东西也无所谓,反正那位锦衣玉带的公子哥不收学费。

    又过了几天后,不打算让孩子去读书的父母,也忍不住了,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去读书,好像就是一件不合群的事情,在村里过生活,最忌讳的就是不合群。

    谁要是不合群,谁家红白喜事都没人去的,渐渐的也就没了人气。

    便出现了随大流的情势,不但十岁以下的孩子都来到了草地学堂,就连好些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家里人也都不让干活,撵去了草地学堂,能学多少东西,就是多少。

    而十五岁往上的,就是村子里的大人了,也是一个家庭中主要劳动力,自然是没机会去读书。

    草地学堂几乎被沾满了,每个孩子们手中都有一根木笔,都坐着小板凳,都在认真临摹宇文君的笔迹。

    若是写的不对,就把河沙抹平,重来就是了。

    看见整个村子的孩子少年都集中在这里,宇文君心里是有自豪感的,这种感觉和自己刚练成两袖青龙时是不一样的。

    又过了两日,每个人都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每次见面都会互相行礼,整个草地学堂简陋归简陋,也渐渐滋生出了许多斯文。

    讲台上的宇文君清了清嗓子,整个草地学堂的孩子抬起头,认真凝望向这位年轻先生。

    宇文君严肃道:“你们终于会书写自己的名字,也会对人以礼相待,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便要教你们学问义理了。”

    随后,宇文君亲自手拿木笔,将《小学》的内容写在了地上,这自然不是全部的小学篇章,是经过宇文君提炼后的小学篇章,篇幅较短。

    随后,他跟着朗读,每朗读一句,草地学堂里的学子也跟着朗读一遍,如此周而复始,整个草地学堂里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宇文君没做过先生,年关之前他就得离开清水村,在有限的时间中,他没办法将全部内容交给这些孩子,只能依靠自己整理的内容教学。

    所教导的内容,可能不符合太小的孩子,可这里的孩子年纪各有不同,更不清楚他们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真的走上读书这条路。

    宇文君心里想着,尽量给他们教点有用的东西,适合做人做事的学问。

    朗朗读书声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记性好的孩子们,几乎都已经记下了这残缺不全的《小学》内容。

    宇文君将这些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在草地学堂最中央,重新书写了一遍《小学》对着孩子们说道:“都围在这里看着,心里也跟着默默地背诵,然后用你们手中的笔,继续临摹我的字体。”

    这教学办法的确有些死板,因为宇文君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