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天宫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全真教的祖师。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上古时代的汉族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据说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山海经》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昆仑山中。但也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

    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统领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师,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本名

    “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后因历史演变,民间宗教对她作了新解释,故广受信仰。在中华道教形成和发展之路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

    “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词,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近代由于罗教系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生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

    对于她的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像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内外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古人讲究对衬,东王公其实是为了配享西王母而构造的一个仙位。瑶池金母仙居住于中国西方的岩山峻岭之中,其第一座主奉庙宇于现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回山。由此可见,瑶池金母仙居圣地应不出甘肃一带。仙居圣域,非凡人所能达,因此古人难得一见瑶池金母之圣颜,关于金母仙貌装束之描述,雍容华贵,凝重端庄。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上的悬圃里,是一座空中花园,叫做「阆风」的苑中,一共有玉楼九层,左绕瑶池,右环翠水。有五女(见王母之女),名「华林」、「媚兰」、「青娥」、「瑶姬」与「玉卮」。王母有件宝物,是吃了能长生不老的仙桃(又称蟠桃),此桃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吃了可以增长寿命。王母娘娘每逢蟠桃成熟时,就会召集群仙,大开寿筵,称为「瑶池集庆」。因此,汉族民间遂以王母娘娘为长生不老的象征。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姮娥,就是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不死药,而飞上月亮的。西王母掌管西方,举凡天上或地上所有成仙之女子皆由她来治理,并且是天地间一切阴气、阴物、阴元等的元祖,与「东王公」共同统辖东西两股元气,化育天地,陶治万物。而王母娘娘自称为天帝的女儿,而天帝是皇天上帝的泛称,据《礼曲礼集》解说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都称天帝,但从道教的发展史来看,所谓“天帝的女儿”中的“天帝”指的是元始天王盘古。《西王母传》中提及金母与木工共理阴阳二气,养育天地,陶均万物,三界内外十方得道之女仙,名籍皆归其管辖。《列仙全传》记载:『西王母即龟台金母也,系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育化诞生于神州伊川,姓缑,(一作何,一作扬)讳回,字婉妗,一字太虚』。《史记大苑传略》记载:「西王母这古仙人,姓杨,或谓姓侯,名回,一为婉妗,居昆仑。」《道藏道迹经》记载:「王母上殿东西坐,着黄金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凤文之,观之,年方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灵颜绝世,真灵人也」。《道藏三洞经》记载:「西王母者,太阴之元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上治北斗」。列西王母为第四神仙,仅次于玉清、上清和太清三位天尊。《云笈七签》记载:「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西王母」。

    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元始上真众仙记》:“……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九光玄女,号曰太真王母,即西王母。九光玄女与太元玉女(即太元圣母)二者不是同一尊神,太元玉女是九光玄女的母亲。

    1.太元圣母,也称“太元玉女”。传其出于天地构成之后,出而能言,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的母亲!

    2.太真王母,即西王母,是一种尊称,俗称王母娘娘!

    3.太真夫人,是西王母的小女儿,名婉,字罗敷,丈夫是玄都太真王!

    以上三个称谓,人们容易弄错,但在道教神仙体系里,却是三个不同的女性!

    据葛洪晚年的名著《枕中书》说,道教最高最先的神是元始天王(又名盘古)。他在天地尚未开辟是时就已存在,天地开辟之后,他居于天中心的玉京山。另有自然道气结成了另一尊神太元圣母(太元玉女),元始天王与太元圣母神交留下的后代,一位是东王公扶桑大帝,另一位就是九光玄女,太真王母(西王母)。以后上清派等皆重视西王母,后是道教出现了尊崇她的教派。

    《山海经》: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

    又载:上古之时,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即位后,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1]

    《山海经》曾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这是早期的王母形象,和女娲炎帝黄帝等神早期一样,都带有兽相。

    《史记•周本纪》:“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东晋学者郭注释:“西王母者,西方一国君也”。

    《中荒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

    《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西王母管辖。

    《墉城集仙录》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生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曰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于神洲伊川,厥姓缑氏,生而飞翔,以主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王母,皆挺质大无毓神玄奥于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与东王木公共理二气,而养育天地,陶钧万物矣。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所居宫阙,在龟山之舂山。昆仑玄圃,阆风之苑,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飚车羽轮不可到也。所谓玉阙?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字,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华胜佩灵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踏映,羽旆荫庭,轩砌之下,殖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然皆奏八会之音也。……”

    在大量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她是“瑶池金母”,首创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西王母贺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因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圣母。西王母在瑶池中开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盛会。西王母种的蟠桃最为神奇,乃仙树仙根,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

    在中国道书古籍中,多次记载西王母显圣遣使下凡,曾经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授天下地图予舜帝整治国家、遣二十三女瑶姬(封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而幸睹圣颜者,则有以孝闻名乡里的舜帝、游瑶池拜金母的穆天子以及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等。《穆天子传》中:记有穆天子梦游见西王母的故事,这里的应该指历史上的西王母,是一位女王。

    《汉武帝内传》载:「七月初七,王母降,自设天厨,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像鹅卵般大,圆形色青,王母赠帝四颗,自食三颗,帝食后留核准备种植,王母说这种桃三千年才能结果,中土地薄,无法种植。」这时的西王母是一身帝后打扮的绝色佳姝,她上殿接见数千神仙,俨若女仙领袖。东汉末,道教兴起,推崇王母娘娘奉为尊神,将王母娘娘列为七圣之一,说西王母是道教第一大神元始天王的女儿,三界内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是西王母的属下。有的则视为元始天尊的母亲,类似人间的皇太后,具有掌握宇宙的无上权力。许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两送子者、两催生者、两治瘟疹者,为仁慈、至尊的神明。

    《路史•前纪•一》记载: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浮黎元始天尊,不是三清里的玉清元始天尊),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依,天地之外,辽瞩无端,玄玄太空,无响无声,元气浩浩,如水之形,下无山岳,上无列星,积气坚刚大柔服维天地浮其中,展转无方。若无此气,天地不生。天者,如龙旋回云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当游厚地之问,仰吸天气,号曰太元圣母(王母之母),元始君(元始天王、盘古)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当此之时,二气絪缊,覆载气息,阴阳调和,无热无寒,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并不复呼吸,宣气合会相成自然饱满。大道之兴,莫过于此,结积坚固,是以不朽。

    牛郎织女,原是天各一方的星星,因私自产生恋情被贬下凡,织女下到凡间被憨厚、勤劳的牛郎所感动,两人成亲,成为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因为织女违反了天庭的法律:“禁止天仙擅自与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将把织女带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紧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因考虑到天庭的律法严明,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神簪,凭空一划,便出现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把织女和牛郎拆开。后来,王母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法外施恩,准许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只能见面一次(天上一天人间十年)这漫长的等待,换来的是焦灼的恋人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这样的结局,也给予了人类对美丽爱情的向往。

    “谒金母,拜木公”。

    东晋葛洪的《枕中书》这样描述这段东方创世纪:「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浮黎元始天尊),开天辟地,创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圣女孕十二年,始化生於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西王母乃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为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一释曰:“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其掌管蓬莱仙岛。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而玉皇大帝为群仙圣之首,三界六道之皇。虽然史记中记录的西王母出现的比玉皇大帝早,但是玉皇大帝存在于始劫之先,是宇宙的示现,本体是三清祖气所化生衍变。

    有多种版本说法。有称东王公为先天阳气所化,西王母为先天阴气所化。也有称元始天王盘古和太元圣母是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父母。《元始上真众仙记》记载:“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资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好曰太真王母”。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西王母原本是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的母神,在天宫中是所有女仙之首,“为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并执掌着昆仑仙山。而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男仙之首为东王公,并执掌着蓬莱仙岛。可以说西母与东皇相当于神仙中的人事管理。

    西王母在战国时期就已见诸记载,并成为长生不死的符号,《庄子•大宗师》说:“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但东王公却始见于东汉时期。在当时颇为高涨的宗教情绪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对举而被奉祀。西王母与东王公在东汉时期对举的记载凡三事:

    《历代神仙演义》:木公至方诸,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静养云房之间。广种青芝于圃,以玉屑壅布,所产极多,取以为饵。与金母二气相投,生九子五女。渐收有缘男女,录为仙官仙吏,各有司属。

    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见于郭宪的《洞冥记》和伪托东方朔的《神异经》。灵帝时人服虞曾引过《神异经》的有关文字,故胡应麟言:“汉人假名东方朔作《神异经》”。

    《洞冥记》:昔王母乘灵辇,以适东王公,税此马于芝田,东王公怒,弃此马于清津天岸。

    祀东王公与西王母为阴阳二神,见于东汉中叶赵晔《吴越春秋》。《史记》言越王勾践靠“七术”复国,具体内容未详,而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则言其第一术——“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与东王公皆作雍穆王者之象,俨然为长寿富贵的守护神,而事实上,西王母本是作为司刑罚之神的。纪年为汉元兴六年(公元105年)的环状乳神人神兽镜铭文曰:“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竟(镜),湅(炼)三商周得无□,世传光明长乐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

    在吴承恩《西游记》中,东华大帝君出场诗就很有暗示意味:

    盈空万道霞光现,彩雾飘祆光不断。丹凤衔花也更鲜,青鸾飞舞声娇艳。

    福如东海寿如山,貌似小童身体健。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

    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圣号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女儿

    神话传说中,《神仙传》、《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文献中记载王母共有二十三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已明确身份。

    1《墉城集仙录》:南极王夫人者,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号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理太丹宫,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

    2《墉城集仙录》正文•卷三○云华夫人:云华夫人者,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受徊风混合万景练神飞化之道。尝游东海还,过江之上,有巫山焉,峰岩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平博可玩,留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其山下,大风卒至,振崖谷陨,力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即敕侍女授禹策召百神之书,因命其神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禹拜而谢焉。……云华夫人金母(即王母)之女也,昔师三元道君,受上清宝经,受书于紫清阙下,为云华上宫夫人,主领教童真之士,理在王映之台,隐见变化,盖其常也。亦由凝气成真,与道合体,非寓胎禀化之形,是西华少阴之气也。

    3《墉城集仙录•紫微王夫人》:夫人名清娥,字愈音,王母第二十女也。昔降授太上宝神经与裴玄仁,裴行之得道,拜清灵真人。

    4《墉城集仙录•太真夫人》: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罗,字勃遂,事玄都太真王,有子为三天太上府都官司直,主总纠天曹之违比,地上之卿佐。年少好委官游逸,虚废事任,有司奏劾以不亲局察,降主东岳,退真王之编,司鬼神之师,五百年一代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