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重阳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后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中国金代著名道士。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

    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统道藏》。

    1历史记载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1137年金废齐,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中武举状元后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字子明,道号重阳子,以号行。金正隆四年(1159年)隐修终南山,在鄠县刘蒋村(今陕西户县境内)附近掘地为穴,居于其中修道,榜其所居为“活死人墓”。数年后,得吕洞宾真传,在关中广收门徒,组织建立了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后又云游四方,在山东、河南等地传道,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被称为“全真七子”,遵从师命,各立门户,分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蝓山、华山、清静七大流派,徒众遍布全国。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飞升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弟子将其灵柩运回鄠县,葬于刘蒋村侧,该地后来被天下道教徒尊称为“祖庵”,即今户县祖庵镇重阳宫。其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等。全真教在元代大盛,世祖、武宗分别追尊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和“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2个人履历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金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中国宋金之际著名道士。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4人返归关中,途中飞升于大梁(开封)。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3师承谱系

    太上老君传——瑶池金母,

    瑶池金母传——白云上真,

    白云上真传——东华帝君王玄甫,

    东华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授——纯阳帝君吕洞宾和明悟帝君刘海蟾,

    吕洞宾授——辅极帝君王重阳,

    王重阳授——北七真。

    全真道统自老子始,东华帝君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

    北五祖即是王玄甫已降的五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尊,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

    4开劫度人

    历史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有广泛的介绍。而真实的王重阳虽然没有电影电视中的神话,但是在历史上。王重阳为民众伸张正义,治病救人。王重阳写的《易演册》为他中年对周易、相术、自然,一种深入的阐述。其中有些内容到现代也极其有价值。王重阳在相术学其实也有突出的研究,古代人认为掌握精深的相术学代表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程度的高低。

    5人物生平

    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陕西咸阳人。累世为地方大族。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穴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在王重阳时期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元朝的统治下,独立建教已经不可能,没有提倡三教来的容易,故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6功绩成就

    王重阳与僧人多有交往,也常有互相之问难,因而也要作各种阐释,如《问阐道者何》云:

    禅中见道总无能,道理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自真僧。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升。(《全真集》卷一)

    佛禅之理他也反复琢磨,《达磨经》、《金刚经》他也不时引用。力求把释道之理结合起来,进而归结为道,有一首词《蓦山溪》写道:

    玉堂三老,唯识王三操。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沉三道。须通三宝,方见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全真集》卷五)把佛、道二教相通的东西相提并论,但是最后还是“三清好”(仙境)、“归三岛”(蓬莱等仙岛)。做道教“神仙”强于“诸佛”。

    王重阳要全三教之真,全道教之真,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道教符箓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社会影响不好,受到一些批评,最典型的是南宋大儒朱熹“论道教”的一句话:道教有《老》《庄》书,却不知看,尽为释氏窃而用之,却去仿效释氏经教之属。譬如巨室子弟,所有珍宝悉为人盗去,却去收拾人家破釜!(《朱子语类》卷125)。

    故王重阳尽力保全道家、道教之真,具有自己“家风”(道家)的全真道教,是道教史上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全老庄之真

    王重阳似乎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上述朱熹对道教的批判,振兴道教,创立了全真道,保全老、庄之真,从《老》、《庄》书中寻求真理、真义,王重阳以老氏之学立教,前人已经指出:

    重阳为老氏之学,而兼诵《孝经》、《心经》,实有得于为学日益之训。且道家采儒、墨之要,史迁固言之矣,重阳以此为学,即以此为教,此重阳之大也。彼袭其绪余,为三教合一之说,岂知重阳者哉?!(陈教友:《王重阳事迹汇记》引酥醪洞主之言)

    其一,以老氏之学为教;其二,“三教合一”仅为其“绪余”,不是主要的。这第二方面已于上述,这里不必多说了。且阐明一下其以老氏之学为教。

    王重阳在一首《望蓬莱》的词中说: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悟彻五千言。立起本根源。(《全真集》卷四)

    “三一”原为神名,作为道教名词之后,又有多种解释,如《玄门大论三一诀》引孟法师云:“今三一者,神、气、精;希、微、夷;虚、无、空”。并且说:“用则分三,本则常一”。然后,三神、三光、三色以及身中三宫、三田等等修炼方术的依据,都当属于三一法。所以《三一九宫法》说:“夫三一者,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参见《云笈七签》卷49、50)据此,王重阳之“得通三一法”,可以理解为他之所以通晓道教之理和法(包括修炼)。其原因就在于领悟和透彻的理解了“五千言”——《老子》。这个话是确确实实的,他一生致力于此。他教人诵读《老子》,这是恢复到道教创始阶段“都习”“老子五千言”的状况(因为是“三教合一”的社会背-景,所以他同时还叫人读《孝经》和《心经》)。

    王重阳对《老子》书的推崇是有一些表现的,时时把“五千言”挂在嘴边:五千言,二百字(按:《心经》260余字,简称“二百字”)。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灵中省、悟彻玄机,结金丹有自。(《全真集》卷八《红窗迥》)

    理透《阴符》三百字(按:实为380多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害风一任害风虔。(《全真集》卷十三《浣溪沙》)

    夺得真容不问年,满炉香火五千言(同上卷十《和道友韵》)

    王重阳(害风)对《老子》确实是恭敬、虔诚之至。所以当“迟法师注《道德经》”时,他写道:遵隆太上五千言,大道无名妙不传,一气包含天地髓,四时斡运岁辰玄。五行方阐阴阳位,三耀初分造化奴。窈默昏冥非有说,自然秘密隐神仙。(《全真集》卷一)

    在另一首《和迟法师韵》中又说:直躬弯射有为,中水涌两相宜。通道德遵公注,意无为只自知。(同上书卷二)

    由此不难看出,尊崇《老子》,也依靠前人和他人之注释读《老子》,但是对《老子》书他有自己的“意”、“悟”、“搜通”和理解、而非世人所说的与佛教相同、非道教。也正因为如此,王重阳就是王重阳,能够独守自己的家风(道家),这是难能可贵的。

    7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