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陈嫂今天的饺子调的是酸菜油渣馅,饺子皮是玉米面和白面混着,玉米面多,白面少,秋粮收了后分的那点白面剩不了多少,要留着过年的时候吃。

    陈嫂有两个儿子,加上她男人,共有四口人,分的肉在村里不算多也不算少,她把大部分的肥肉都拿来熬猪油,其他的则做成腌肉,做好后挂在灶台上用柴火烟气慢慢熏着,省着点吃,能吃一年,还不会坏,味儿也越来越好。

    青山村里的人家基本都是这么做的,而熬油剩下的油渣也是美味,能做不少的菜,不过通常都是用来包饺子包肉包子。

    陈嫂这次就熬了两大缸猪油,熬的时候加了几粒花椒,拍了块姜进去,这样熬出来的猪油放上大半年都不会变味。

    油渣也不少,盛了一大碗,她拨了小半碗出来,微微洒点盐上去,拌了拌,让家里人先吃着解馋。

    两个儿子年纪大了,倒不像小时候,一到熬猪油的时候就守到灶边,眼巴巴望着油锅,着急地等着吃油渣,赶都赶不走,她特别怕油星子溅出来把他们烫着。

    这会她拌好了,扯着嗓门喊半天,儿子大牛才慢吞吞地进来。

    “你们不稀罕吃肉了,要我三请四请。”

    大牛笑嘻嘻地过来端了碗,用筷子夹了一个油渣喂到陈嫂嘴里:“哪能喃,在外屋闻着油香都要馋哭了,不敢进来,怕你骂我们只知道吃。”

    大牛今年十八岁,长得和陈嫂很像,眉清目秀的,虽然个子不算高,倒挺壮实,做事也麻利踏实,在村里也算是比较出众的一个孩子。

    他又夹了一个给自己,肥肉熬出来的油份比较足,咬在嘴里又酥又脆,满嘴油香萦绕,让人欲罢不能。

    “真香,太少了点,不够几口吃,妈,再拌点。”

    他望着那一大碗油渣向陈嫂请求,陈嫂白他一眼:“你这才叫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还吃不吃饺子了,馅吃没了等会干吃饺子皮。”

    陈嫂的小儿子小牛一直不见哥哥把油渣端出去,在外屋呆不住,跑进来用手直接在碗里夹了一个。

    “干嘛不端出来,我还一直在外面等呢,你就一个人躲里面吃。”吃完了仰着头直吸气,“真香,要是天天都能吃到就好了。”

    “瞧你那点出息,吃什么油渣,我想天天吃大肥肉块,咬一口油滋滋往外冒。”

    小牛想想那画面更馋了,马上表示:“我觉得我能吃下一整口猪。”

    陈嫂把做馅的油渣倒在菜板上准备切碎,用下巴指了指堂屋,打断他们的美好畅想,“吃得下也没有猪让你吃,别废话,端出去,让你爸也吃点。”

    大牛答应一声,又喂陈嫂吃了几个油渣,才端着碗出了屋。

    两个孩子也不是懒的,吃完了就进来给陈嫂打下手,一个揉面,一个摘葱剥蒜,陈嫂看得心里很熨帖。

    在这北方的农村,男人很少有下厨房的,都是坐着等吃,吃完屁股一抬,啥都不管,她这两孩子懂事,知道心疼妈。

    油渣切碎后,她捞了几颗酸菜也切得细细的,倒入装油渣的盆里,调上葱姜花椒面拌匀,饺子馅就调好了。

    三人把揉好的面和调好的馅全都端到堂屋里,一家人围着饭桌子,热热闹闹地包饺子。

    陈嫂的男人负责擀面皮,他看着肉馅盆,满脸是笑:“调了这么一大盆馅?”

    “今年我运气好,抓的阄都靠前,分得肥肉多,多熬了点油。”

    “呆会馅多包点,别像前几次,馅还没小指甲盖大。”

    “你小指甲盖也不小了,两孩子就学着你了,都贪吃。”陈嫂话这么说,还是招呼两孩子多包点肉馅。

    陈嫂一边包一边跟她男人商量:“我一会煮好了,给姜知青送一碗过去。”

    大牛第一个同意:“我没意见,让姜知青尝尝我妈的手艺,村里排第一!”

    小牛也点头赞成:“我妈做的最好吃,谁都比不上!”

    陈嫂被他们夸得心花怒放,嘴里却骂道:“瞎说啥,你们吃过别家的饺子?”

    村里能吃饺子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年几次数都数得出来,谁舍得把自家的饺子请别人吃?

    “应该送,姜知青这城里姑娘不错,上次帮着砌院墙,又是泡糖水,又是煮粥,走的时候还一人送个鸡蛋,仁义!”陈叔完全没有意见。

    “我总觉得姜知青和以前不一样了,像变了个人。”小牛包着饺子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