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晓和陆奕都在田里忙活,特别是他们的那亩试验田,两人照顾得特别精心,除草施肥,一点不敢怠慢。

    至于养在稻田里的鱼种,书上写的是以草鱼、鲤鱼和鲫鱼为主,姜晓和陆奕商量后决定,主要养鲤鱼,因为当地人比较喜欢吃鲤鱼,不仅养成后不愁销路,养鲤鱼的生产队也有不少,以后大量养殖后,鱼苗比较容易买到。

    至于现在这一亩田的鱼苗,陆奕叫上建国建刚几人,去河里下了鱼笼,没几天就捕到了足够的数量,待秧苗返青后,将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鱼苗分批投进了田里。

    村里人见他们的操作都很好奇,没事就会来关注鱼苗会不会把秧苗吃掉,待见到鱼稻都平安无事,对于姜晓所说的以后鱼稻双丰收有了信心。

    陆奕养的平菇也开始出菇,生产队长见他成功,根本等不及,照着陆奕的种植方法,建了新的菇房,扩大了种菇的规模,现在物资这么紧缺,他根本不愁种出来的平菇销量。

    春忙结束后,陆奕和同村的几人参加公社的修路队,继续修建凤翔镇到青山村这一段的公路。

    有了自行车后,陆奕的出行变得非常方便,每天还能搭个同村人一起,引得大家羡慕不已,都说有了钱一定要想法子买上一辆。

    时间一天天往前走,天气渐渐变得炎热,姜晓虽然非常注重防晒,还是越变越黑,皮肤也越来越粗糙,不过她的心里却很充实,看着茁壮成长的水稻和慢慢长大的鱼苗,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而日子同样在变好的还有姜晓的二叔一家。

    从姜母写给姜晓的信来看,姜奶奶去世后,姜二婶没有了这个恶婆婆的压制,变得扬眉吐气,已经完全拿捏住了姜二叔和三个混小子,掌握了家里的话语权,他们家也和姜晓父母家重新走动起来。

    据姜母描述,姜二婶受不了姜二叔天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托关系给姜二叔找了个清洁工的工作。

    工作很辛苦,每天早上四五点就得起来扫大街,白天还要随时捏着扫把簸萁巡视街面,见到垃圾得及时清扫。

    这样的工作,姜二叔以前是连看都不会看一眼,不过姜二婶有法子对付他,不工作就没饭吃。

    没办法,她就那点收入,养没有劳动能力的三个孩子都勉强,哪里还有余力养他。

    姜二叔硬扛了两天,饿得头晕眼花,走路都没有力气,虽然可怜得不行,姜二婶却毫不同情,只端了杯开水递给他,告诉他喝水都要水票,省着点喝。

    对于这样冷心冷肠的恶婆娘,姜二叔虽然又气又恨,却也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得答应去上班。

    开始他还想着混一天是一天,不过姜二婶说了,这个工作是她好不容易求人才找来的,她只有这个能力,如果姜二叔没有做好被开除,她也没办法再给他找工作,只有带着孩子和他离婚,让他一个人过。

    姜二叔就是被姜奶奶宠坏的妈宝男,什么能力都没有,一听到要自己过日子,早怕得不行,只得咬牙坚持工作。

    好在扫大街也不用费什么脑子,而且他怕被开除,做得还挺认真,负责的街道卫生维持得很好,得到了组长的表扬,这可是他工作以来第一次被表扬,一下就有了干劲。

    待领到工资交给姜二婶,姜二婶马上买了一只烤鸭回来改善生活,还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劳动带来的收获,如果不劳动,连白饭都没得吃,现在他们的爸爸认真工作,大家就能吃上肉了。

    姜二叔因此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觉得他也是有本事的人,干活更加卖力。

    而他们的三个孩子,姜老大因为姜奶奶的意外变得沉默懂事,老二老三年纪还小,在姜二婶的管束下,也在往好的方向转变。

    他们家真的如姜晓所说的那样,没有了姜奶奶搅风搅雨,日子过得比以前更好,一家人也更团结。

    虽然姜晓因为以前的事对姜二叔没法有好感,但是姜二婶这样勤劳善良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姜晓还是为她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