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武林一词从何时流行早已不可考证,不过习武之人的礼仪从汉末便有了传承。古人以左边为尊,左主吉,五根手指代表纲常五伦,其中四指并拢寓意天地君亲作为见证,拇指向虎口内曲,以示尊师重道,不自傲不骄矜。右手作实拳状代表自己,所以用左掌掩右拳,表示自我约束以武会友,绝不下死手,点到为止得意思。

如温思珏那般,做出右掌包左拳的动作,则表示出手之人无纲无常,一切凭本事说话,往往比斗到不死不休,乃是一等一的“凶拜”。

此时,郭远将心思收回到校场上。这里是谷中占地最大的一片平地,被赫连勃等人用滚木整平,并于西南方砌成一座点将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便落在台上,寓意练武艰辛,如时光之逆旅只争朝夕,勤练不辍方能出头。

场地被木栅围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区域,边上有旌旗猎猎作响,场内双方屏气凝神,写着温字和赫连的帅旗相对而立。此时头顶乌云渐厚,如佛手般遮天蔽日,内有龙吟电闪蕴藏其中,地面被海风吹出几道地龙卷,沙尘四起,俨然是一座修罗道场。

赫连勃坐在点将台的主位,双拳紧握,打起十二分精神注视着场内的动向,目光从一位位袍泽身上扫过。小谷因为先前伤势过“重”,被诊断需要静养数月,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现身校场,只得在崖间为大家默默祈福。我们的主角郭远则手执令旗站在虎蹲牛皮鼓前,预备随时接管战队的指挥。

“咚,咚,咚···”鼓槌敲击皮子的闷响向岛外不断扩散,仿佛天地间所有的关注都汇聚到此处,两军再次查验兵刃是否包裹妥当。风沙暂缓,鼓点停,大战开始了。

郭式特战队排的正是已经逐渐成型的变种鸳鸯阵,前锋由四名执旁盾、两名持长枪的队员组成,旁盾上锥下直,以人为支架,马不能跃。两块旁盾拼出的堡垒中间,露出一条狭长的缝隙,由枪手伺机突刺,保证前锋阵型的稳固。

侧翼则各有四名队员,两枪两镗,因为时间紧迫,郭远无法组织大家制作狼铣,就用镗来代替。顾名思义,镗是一种三头叉,就如同“堂”字的字头,可以有效干扰对方长柄兵器攻击,起到护卫的效果。由镗负责防御,再有枪进行攻击,两者配合起来相得益彰。

中军人数最多,刀盾兵在前,枪兵居后,将主帅包围在内,共九人。刀盾兵的好处在于攻防一体,游走灵活,与持枪的队员配合最为默契,所以中军共分了四组,每组一人持刀盾,一人持长枪。枪可以保证对垒时拼杀的距离,刀手用的滕盾又最是轻便省力,随时可以进行拦截或攻击。

阵尾,郭远安排了六名射术精湛的弓手护卫帅旗。当然,帅旗也是由专人扛起,随军阵的变化而移动,可不要小看,这是实打实的体力活。

帅旗自不必说,乃是军队的灵魂所在,也是本次演武胜负之别的标志,谁能斩获帅旗便算谁胜,自然要小心看管。

相传明成祖朱棣靖难之时,曾于白河沟鏖战李景隆部,成祖箭矢耗尽,又遭其围困,险些丧命。忽然间,有大风吹折了李景隆的帅旗,众将士均以为主将被斩,纷纷溃散逃逸,溺毙踩踏而死者无数。最终朱棣先败后胜,取得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战果。

郭远知道这个教训,在操练时不断强调队员和指挥之间,队员与队员之间,甚至是队员与整体之间的联络畅通,所以才在旗语中融入了不少简单而有效地策应方法,而且还对冲阵、遇袭、反击等情境进行实地演练,逐渐培养出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