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东汉中央政府的官员分省官、宫官、外官三大系统。内官、外朝的区分古已有之,而在宫廷之中,皇帝日常起居的区域称省中(亦称“禁中”),因此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省官的区分。

    在皇帝身边执役、照顾皇帝日常生活的是宦官,省中的宦者均隶属黄门令管辖,例如冷寿光便属于这一体系。

    而皇帝办公的秘书机关,叫做尚书台,其其官署设在宫廷之内、禁省之外。它的主要执掌是管理章奏书、起草诏令,但实际上政务都由尚书台代表君主执掌,权力极大。沟通尚书台与皇帝的官员有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等。其中,侍中由士人充任;中常侍、黄门侍郎则由宦者承担。侍中有事才入禁省,中常侍、黄门侍郎则日常居住在省中,因此,虽然三者之中侍中的级别最高、中常侍次之,但与君主的亲密程度,则以中常侍为最。

    不过,得益于灵帝时大将军何进那屠夫与宦官之间的争权,何进听从袁绍建议,下令征召天下名士如荀攸、何颙、郑泰、逢纪等二十多人入朝,委以心腹之任,以冲淡宦官对朝政的把持力度。荀攸这家伙就是这个时候,打入了皇宫内部,成为了宫官体系当中的一员。

    黄门侍郎的职责其实就相当于后世传达室的大爷,没事儿跑跑禁中与尚书台传达一下政令。但事实上在封建王朝,可以自由出入皇宫这一条可非寻常外朝官员可比,那是站在天下至高领袖皇帝第一线表现才能的官职,相当于后世老板身边的秘书和司机这一角色。

    当然,深知汉末历史的刘协,可不敢将荀攸这家伙看做普通的秘书。假如说李儒是三国前期第一个以谋主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家伙,那荀攸应该就是三国前期众多耀眼谋主当中最璀璨的星辰之一。

    这货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是个传奇。

    他这个人非常聪明,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竟发现了一个深藏不露的杀人在逃犯!

    待到归顺曹老板之后,这家伙简直一发不可收拾。白马之战的时候,他跟曹操默契到简直到好基友的份儿上,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然后付诸实行,将辎重丢弃给追兵,任其捡拾,待其阵型大乱,一鼓反击,斩杀了大将丑。顺带一句就是,丑的死压根儿没关二爷啥事儿……

    在荀攸的战术建议之下,曹操在吕布、刘表、袁绍等人的战斗中屡屡获胜。《三国志》称,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而拥有着超世之杰自傲的曹操对于荀攸的评价,是对所有谋士评价中最完美的一位,那个时候的荀攸,已然是一位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战术大师。

    不过,这个时候只有三十四岁、还属于青年阶段的荀攸,显然还没达到那个高度。这个时候的他,应该还是一位带着毒辣眼光和偏激思想、一门心思想着谋刺的董卓的激进分子。

    刘协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样的爱国主义青年。毕竟,太睿智太老成了,他刘协就连忽悠的勇气都升不起来了。

    少时,一身朝服的荀攸便来到刘协身前,趋身一拜道:“陛下,鸣朝鼓已响,还请陛下移驾上朝。”

    毕竟是三国的大名人,刘协仔细看了一眼荀攸的面相,荀攸肤色洁白,但貌不出众,似乎很朴实的样子,但是眼角之间,似乎隐隐有刀影飞过,按照前世刘协从村东头那半瞎子学来的半吊子相面之术,此人应该是那种外愚内智之人。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知道那是荀攸,才会有这样的想象。换作历史上那位刘协,恐怕真的只会将荀攸当做一普通的传达室大爷。

    “公达啊,今日这朝会……很有可能以后的朝会,朕都不会参加了。”看到等半天没听到回复的荀攸抬头,刘协才猛然反应过来,一副少年老成、带着几分痛惜无奈的表情向荀攸回道:“这是朕昨夜写好的诏令,你拿去向朝臣昭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