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燕军兵士似乎无穷无尽一般,不断蜂拥而上。两方此刻都已杀红了眼,仿佛添油一般驱使着兵士冲上来。刘绩看着那四辆攻城塔楼,心里感到十分窝火。这塔楼靠着城墙边上,宛如四条通道一样,燕军可以通过这里源源不断的涌上城墙。不到一个时辰里,刘绩已经用上了三个预备队,还是有些招架不住。必须想办法毁掉这四辆塔楼,不然城墙迟早不保。

    刘绩略微退后,仔细观察了一下,立时发现了塔楼的缺陷。应该是燕军的疏忽,这些塔楼上面包裹着铁皮,可是下半截似乎都是光秃秃的木头。眼下天干物燥,火攻岂不是正合适。刘绩忙唤过薛玉,让他去准备火油,薛玉不管其他大步奔下了城头。此刻又一波燕军冲了上来,刘绩只得强打起精神继续迎战。

    仿佛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就在刘绩心焦之时,薛玉总算带着人赶了回来。数十个人提着木桶赶到城墙,刘绩不假思索再度下令招上第四支预备队。千员精兵上前强行压制住燕军,刘绩等人簇拥着薛玉这些人靠向塔楼。燕军也发现了刘绩的意图,纷纷冲上来企图用血肉之躯挡住他们。众人死命杀出一条通道,薛玉一声大喝,众人将火油全部泼了下去,淋漓的油汁顿时洒满了塔楼上下。早有人准备好了火把,轻轻往下一扔,塔楼迅速燃烧起来,上面的燕军都纷纷跳下,也不管是否会摔成肉酱。没了塔楼,燕军单靠云梯再也无法发起有效地进攻,一阵金锣爆响之后,燕军潮水般的退去。

    这些京营兵士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早已有些支撑不住,此刻燕军后撤,众人立时如大战得胜一般纵情欢呼。可是刘绩却没有这么乐观,燕军只不过是一时受挫而已,用不了多久便会卷土重来。在他的印象中燕军只有七万人马,现在城下就聚集了五万大军,按道理徽城的秦远峰早就应当有所行动,怎么会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趁着大战的间隙,城中兵士都忙着换防、救护伤兵,刘绩等将领亲力亲为巡视各城墙。不过是小半个时辰之后,燕军又开始集结,刘绩知道这一次燕军必会倾尽全力,忙鼓舞兵士们坚持住。

    燕军在苍凉的号角声后开始发起冲锋,就在城头众人严阵以待之际,突然燕军又响起了撤退的金锣声。刘绩和薛玉对看了一眼,都感到十分诧异。燕军似乎并不仅仅是暂时退去,大营中一阵忙乱,只是简单的收拾之后,燕军便纷纷骑上战马远去,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打开城门。”刘绩在静静等待了半个时辰之后果断下令,身边有人听令而去。

    薛玉疑道:“六哥,燕军怎么会突然退去?难道是秦大帅出兵了?”

    “应该是。”刘绩松了一口气,正声道:“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传令下去,探马搜寻百里内的燕军动向。一定要打探到徽城动向,若没有异常情况,便向徽城秦大帅通报我们的情形。”

    “是。”

    晚间时分,斥候队全部归来。燕军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斥候队完全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而且斥候成功的把消息通知到了徽城,秦远峰命刘绩这就领军前去徽城会和。秦远峰并没有详细解释其中的详情,刘绩也不会怀疑他的判断。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刘绩率大军连夜出发,奔波了一夜总算安全进驻徽城。

    进见秦远峰时刘绩才得知,燕军北方战事已定,草原人彻底败退,因而才能抢在宁军前面抽调三万人马前来围攻,意图提前打开局面。齐城的燕军一时达到十万之数,且是清一色的轻骑兵。几乎是一夜之间,燕军就围困了徽城。得知三万京营前来,他们分出五万人马围歼,其他人继续在徽城围困,秦远峰手中兵力虽略占优势,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静等前方的动静。

    所幸刘绩临阵斩杀李檀,坚守怀远县,这才保住了宝贵的三万京营兵士。这时又传来四万潜州军到来的消息,燕军只能无奈退去。原来潜州军利用船只直接在海安登陆,燕军担心这一路兵马围攻兵力空虚的齐城,这才草草收场回撤。

    晚间时分的军前会议上,不断有将领提出,刘绩擅杀大将、军前夺帅,理当重处!秦远峰当然是反对此议,言称刘绩此举是挽大军于危局,坚持此事容后再议,崔德和窦扬等人也不好强行指责,毕竟刘绩此举确实保住了这三万人马。一切都按照邓庆的推测进行,刘绩此刻倒是十分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两日之后,潜州军抵达徽城。这些兵士都是常年与海寇作战的水上精兵,皮肤黝黑、面相凶悍,为首将领叫做田华,是一个精壮的矮小汉子。秦元峰随即召开军前会议,众人齐聚在堂下,商讨今后的作战方略。

    无论是崔德、窦扬,还是李骧、田华,都认为我军现在兵力占据优势,理当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攻下齐城。刘绩也是赞同这一建议的,今时不同往日,上一次大军落败全在于燕军利用了宁军的轻敌心理,而且当时燕军是利用两城打了一个时间差,现在燕军齐聚在齐城之中,宁军占据着四万大军的优势,且粮草也十分充足,完全可以逼迫燕军决战。

    不过秦远峰和杜世弘都坚持以云庐山为重点,和燕军打一个持久战,利用燕军物资匮乏这一点,彻底拖垮燕军。这一战法明显稳妥许多,却要耗时长久,而且其中还指不定有何变数。众将虽有些不赞同,可是秦远峰却十分坚决,不多时众人倒也都接受了这一点。毕竟前一站的阴影还在,在野外宁军面对燕军的大规模骑兵几乎完全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被动挨打。会议最后决定,由刘绩领两万京营前去云庐山布防,另外抽调三万人马前去碧桃谷构筑营寨,准备缓缓推进压制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