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十二月快过去了,儿子每天一小时学习计划保持的还行,出现过不用督促的情况,与此同时他的野性也越来越强,常常跟我一边比画着说武打动作,边说与谁打得玩,把谁闹哭了的事。为此我特地去刘老师那了解孩子的情况。那天一进小学门,远远看见王喜乐与几个同学在操场上打闹,只见他跑着跑着猛地返身将离他最近的小朋友扑倒,然后转身就跑,其他人在后面猛追,但儿子并不往远跑,只是变着法子围着那些乒乓球台绕圈子,享受躲闪的乐趣,嘴里还喊着什么。快到教学楼的正门,儿子发现了我,他跑过来说:“爸,您干什么来了?”

    “我去刘老师那问问你的情况。”

    “没问题。一切OK。”说完他又打着耍去了。

    “王老师来了。”我进刘老师办公室她说。

    “我想了解一下王喜乐的情况。”我说。

    “王喜乐是个聪明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成为最出色的学生,但他太能惹事,同学常被他弄得哭鼻子。

    王喜乐这学期上课能坐住了,考试成绩也很好,可作业错误率却很高,真不知这是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我漠然笑了一下说。

    “王喜乐最令人头痛的就是打架,但也不能算打架,常有同学来告他,有一次我还为此打了他的手,并严厉警告说要是他再把同学弄哭就别想进教室,但他并不害怕。我也奇怪了,为什么同学老告他!?这些天,我在窗子上观察过。有两次,王喜乐一个人跟几个同学打着玩,玩得时候大家高高兴兴的,一旦有谁被碰痛就来告。我也看见王喜乐被几个同学压在身下打,但他从来没有来告过,面对这种情况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班级纪律明文规定不许打闹,这总是最重要的吧!总之,王喜乐因打架引起的麻烦特别多,这一点希望家长回去好好管一管,说一说。”

    结束了和刘老师的谈话,我感到儿子的打闹已影响到班级管理了。由于他本学期学习成绩还可以,老师才对他的问题有所容忍。儿子为什么要打闹,是品德问题吗?

    下午回家,我向儿子说了与刘老师谈话的事,并问打架是咋回事?儿子失望地说道:

    “他们太玩不起了。”

    我定神瞧了一眼儿子,他有股雄气。“为什么玩不起?”我问。

    “每次玩的时候,说得好好的,弄疼了,谁都不许哭,更不许告老师。可他们一摔倒就说我欺负他们,哭着跑去告老师,就因为这个我不知让老师批评多少次了,反正我不管,只要说好了,弄疼了谁——白弄;哭——白哭。告就告去,还是男同学!”儿子用一种嫌同学不够意思的语调一口气把话说完,心里藏着股火气,圆脸都涨红了。

    “你们打着玩不为什么吗?”

    “不为什么,就看谁厉害,谁能把别人弄倒。”

    “我看今天打着玩,你为什么只有一个人,你不是朋友很多吗?”

    “朋友多,与玩是两回事。若是一对一,他们一下子就被弄倒了,没意思,一般多个人追我,那样才好玩。”

    “喜乐,打人欺负人是不对的,但打闹中一吃亏就哭着去告老师,长大肯定没出息。我问你,人为什么要上学?”

    “为了学知识,为了获得上进心。”

    “你回答的很好。生活充满了竞争,学习目的就是增强生存力,也就是上进心。在《圣经》‘创世纪’一章中有一句话说‘所有生灵都将畏惧你们,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海里的游鱼都畏惧你们,我已经将它们交由你们处置。’它告诉人们,地球上各种生灵都是在竞争中生存的。人不敢参予竞争,怎样学习也无意义。”

    “为啥?”

    “因为人的勇气是在童年的玩耍竞争中铸造的。只要你不对别人使坏心,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为此爸爸可以明确告诉你:我愿意让老师叫去批评一百次,也不愿意听到有人说王喜乐因玩不起,解决不了与小朋友间的矛盾,哭着去找老师告状的事情,因为那种行为是最没出息最没智慧的表现。”

    儿子眼中的疑惑消失了。虽然他无法领会“竞争、出息、智慧”这些抽象概念,但他明白“玩得起”就是好样的。

    儿子站在那笑,笑中充满无法遏止的生命力。“喜乐,你笑什么?”我伸手去摸他的肩膀,在发抖,像是有股激情在燃烧。他说:“爸爸,我原以为打着玩是件坏事,要不然老师怎么老批评我。现在我知道打着玩是好事,只要不耍坏心眼,不欺负人就行了。”儿子挥动着手,脸上一种说不出的灿烂。

    儿子的话反而让我内心有一一种酸楚。小学生不能打闹,中学生不敢参加身体竞争;一切为安全,为了安全的一切,这种教育正常吗?若国民没有了勇气那这种教育还有什么意义?若换种说法——是不是路上有了交通事故,我们是不是让交警负责任,是不是为了安全我们也把公路给拆了?现在,教育中连基本逻缉都不通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了。

    过2003年元旦。那天下午第三节课儿子拿着张报纸跑进办公室,说,“爸,我的日记又发表了。”这个消息似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赶忙说:“快,拿来让我看看。”

    “老师说我文章发表的太快,问我是不是你认识编辑部的人?”儿子问我。

    “爸爸怎么会认识编辑部的人。这主要是你写真实生活带来的成功。”我无法考虑其它的事情,欣喜地看起孩子的日记——今天,我们利用活动课玩扳手腕比赛。一抽签,一看对手是聂浩,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这场比赛输定了,因为平常在一起玩我感觉他的劲比我大。”

    眼看比赛快轮到我了,我心里突生一计。当老师说开始后,我先用些劲维持局面,消耗了一会体力,我瞅准机会突然拚尽全力把聂浩扳输了。我一下子从凳子上蹦起来,高兴地为自己欢呼!再看聂浩脸色苍白,随之掉下了眼泪。我赶紧过去安慰他说:“不要哭,其实你比我强,只是太相信力气没想战术。”聂浩一边抹眼泪一边难过地说:“下次我一定赢你。”

    比赛活动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身体加智慧等于更好的结果。所以,我要努力锻炼身体,珍惜学习时间,充分运用智慧去懂得更多的道理。

    “喜乐,你又打了个胜仗,为我们挣了一顿火锅。”我说,“你应乘胜前进,把生活中有关欢乐与痛苦的感觉写在日记里,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的好想法。”

    “那当然,”儿子拿过报纸说,“我报告妈妈去。”

    儿子走了。我的身心被快感所占满。回想这段时间孩子对写日记不在发愁,我想有种感谢,但感谢谁呢!我想应感谢那种否决写东西让孩子找好词好句的思维,是这种思维把写东西的自由还给了孩子。

    下班时间到了,但过了好一会也不见妻子他们下来,我带着疑惑上楼走进妻子的办公室。儿子激动地说:“爸,晚上我不涮火锅了,妈妈说可以玩电脑。”

    我心里一颤——这是在讲条件。面对成功,孩子若产生对大人讲条件的想法,后果是极为可怕的。“玩电脑。今天是星期几?”儿子低下了头,我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不是用来向大人讲条件的。”

    我意识到我的口气有些霸道。

    “妈妈,还是去涮火锅吧!”儿子伤感地说。

    “孩子想玩就让他玩一会,别人家早奖钱了。”妻子抚摩着儿子的头说。

    “这话是怎么说的?”我不解地问。

    “咱们中学老师家这么多与王喜乐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都在各种加强班学习,像这种不交参赛费而有结果的几乎没有。”妻子欣喜地说,“刚才王喜乐拿来他的文章让我看,当时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他们一问王喜乐才知道这已是第二篇了,都说王喜乐啥班也不参加,一天就是玩,不但学习好,作文还能发表真让他们不可思议。”

    妻子的欣喜,是一种攀比心的冲动。但人生之路变数很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在妥协中摸索前进。

    “玩电脑。即然妈妈同意了,那我也同意。”我说,“咱们还是先去涮火锅,爸爸妈妈都为你高兴。”

    路上,我想我应与孩子说点什么。

    到火锅店。“喜乐,以前你有成功之事从不向大人提要求,你能说说这次‘你不想涮火锅想玩电脑’的想法是怎么来的?”我问。

    儿子一声不响。

    “没事,咋想咋说。”妻子为孩子打气。

    “我们班同学考试考好了家长还给钱呢,发表文章全班就我一个!”儿子憋在肚子里的话,忽然用很快的语速说了出来,就像大人在工作中借助一定条件要求别的条件一样,觉得合情合理。

    “喜乐,这种事中学到处都是,爸爸见多了,并不稀奇。但这样对吗?”

    “别人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