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六•一”的前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儿子明确告诉我说他决不转学,并从书包里掏出他在悠悠球比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奖品。我知道,这种商家组织的比赛时间很长,在历时二个多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一轮一轮的淘汰,需要一轮一轮的改进,才有可能杀进决赛。我问他参加这场有什么感受?儿子说太难了。

    “为什么难?”

    “除了一轮接一轮的淘汰外我的悠悠球也比较差。“儿子说,“爸爸,你看这是参加比赛的悠悠球。”

    儿子掏出参加决赛的悠悠球,我一眼就看出是个组装货,就故意问:“你的悠悠球怎么成了五花八门,我看商店里不是这样的。”

    “爸爸,悠悠球与悠悠球之间的差距可大了,材料好的悠悠球太贵了。有的小朋友为了比过别人,悠悠球一出一点问题就买新的买贵的,我把他们上面的好零件卸下来,不断改进我的悠悠球,这次能进名次真是太有运气太牛了。”

    回想这段时间,儿子为了参回这类街头商业比赛,中午不睡觉,屈不挠地与我讨价还价的事情,心里到觉得那是一种难得的成长经历。我说:“成绩固然可喜,但多少个午觉耽误掉了。”

    “午觉多会都可睡。悠悠球的比赛就这么一次机会。”

    王喜乐说这话的动作让我觉得很可笑。这类街头比赛每年都有怎么能说是一次机会呢?这类比赛最大的特点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能想出获胜的办法就承认存在的价值,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已明显离开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似乎有了孤芳自赏的味道。

《孩子的进步》正文八十一章悠悠球比赛的结果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