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紧接着是十月中旬的星期天。王喜乐说:“爸爸,好长时间没去野外烤羊肉吃了,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去六颗树烤羊肉咋样?”

    要是以往对孩子主动走进自然的举动,我会行动的上前拥抱一下他,用身体语言给予最大的鼓励,但今天我没有。我说:“喜乐,家里没羊肉,要想去,你地去市场把羊肉买回来。”

    “这简单。钱在哪?”别看儿子乳臭未干,但说话极为自信。然后,他顺着我的话,从我的上衣口袋里拿上钱走了。

    一阵阵,王喜乐提着一条羊前腿回来了。说:“爸爸,羊肉七块五一斤,我搞了价,是七块钱买的。这条腿五斤,三十五块钱,找回十五元,肉够了吧?”

    “够了。一斤肉煮的话能出七两肉,烤的话大约能到三两多,绝对够了。”我对儿子算计着说。

    快到中午时分,我们出家门经沙漠公园步入大漠。王喜乐经过前几年的磨练,意志与体能都发生了大变化。路上他总往前蹿,直达终点。

    三点多,我们到了六颗树,看到树下有位放牧的老人。我们过去与他打了招呼,老人只“哼”了一声,似乎不善言语。

    我们准备烤肉的东西。当王喜乐吃熟肉时,我看不远处那位老人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块干馍馍和半瓶水。老人咬了咬馍馍,然后把水一点一点倒在馍馍上去润,润软一点吃一点。我看那位老人很可怜就说道:

    “王喜乐,去,给老爷爷送两块酥饼和一瓶饮料。”

    儿子像参加比赛跑了过去。那位老人可能从未受过这样的礼遇,连连说:“好人,好人啊!。”

    王喜乐烤肉吃的差不多,然后自己学着割肉烤肉准备给我吃,此时我走到老大爷处,问:“老大爷您多大了?怎么还放羊!”

    “七十二岁了,不放羊咋办,这些羊是家里的命根啊!”老大爷神情灰暗地说。

    “您的子女呢,他们怎么不放?”

    “唉!我没文化,儿子上了个初中在林场种地。自从孙子上了大学,化钱多,家里的日子一直很紧,想等着孙子上完大学就好了。没想到,孙子念完书却不好好工作,自己吃不了苦,一天还要骑摩托车、抽烟、喝酒……我们牧区人没啥办法,不放羊咋办!”

    老人的话让我心痛不已,因为他所说的啃老现象并非个别。我回到王喜乐身边说:“王喜乐,我与老大爷的谈话听见了吗?”

    “听见了。”

    “你想让你爸爸年老后也像这位老大爷这样吗?”

    “不想。爸爸我对自己有信心。”

    感谢上天,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王喜乐品味到信心的啥味了。我坐在沙子上吃着儿子烤的羊肉,就像坐在天堂上一样。

    转眼到了十月底。那天上午,我和妻子正在办公室,过来两位同事,一位是数学陈老师,一位是生物赵老师,他们问王喜乐晚上作业写到几点?妻子诧异地说:“我感觉王喜乐好像没有作业,每天回家写一会会就写完了,然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玩那些玩具,有时也看课外书。”

    同事吃惊地说:“你家孩子还有时间干别的,我们的孩子每天的作业要写到十点多,有时十一点还写不完。”

    同事走了,妻子忧虑地说:“老公,老师让王喜乐参加这个班你不让参加,那个班你也不让参加。现在老师生气了,不管你儿子了,同班同学的作业不能有这么大的反差,况且陈欢这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是前几名的好学生。”

    “下午,你去小学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后,我想办法解决后面的事情。”我说。

    下午妻子急匆匆去了小学,两节课后她高兴地回来了。她说:“老公,儿子很好,各科老师都表扬他。关于作业的问题,主要是四年级后孩子变得比以前拖踏,不好管了。而王喜乐正好相反,以前啥也不好好写,现在写啥手快还好。老师特别说到你儿子那张嘴,班里开了几次辩论会快成他一个人的天下,不管有理没理嘴里总有说的。”

    说话能力一直是我孩子培养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想在如此严重的应试环境下,很少有家长会在孩子这么小会把说话能力的培养,看得比学课本学习还重要。我说道:“人是感情的动物,情感交流总是先于知识交流,人类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说话有水平的人处理各方面事特的空间也大,总之会对孩子日后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话说回来,王喜乐写作业由慢到快是种必然。”

    “为啥?”妻子不解地问。

    “我对孩子的学习有自己的看法:从远处看孩子的学习必须服务于一个方向一种文化也就是一种精神。从王喜乐的作文中能看出他正在产生体恤人间冷暖的精神萌芽。从近处看孩子的学习必须尊重人的生理机制。大脑是储存学习结果的地方,起作用的是各类神经系统,所以从神经方面去研究孩子学习的因果关系才是最本质的研究,它比研究教书技巧要强得多。

    受遗传的影响,人一出生大脑就有了相应的神经系统,这些功能完备的系统对学习书本知识并不难,关键问题是大脑由心气控制,比如现在中学一些高中生脑子很好用但心里不想学习,家长死逼着学作用也不大。就像你刚说的情况:小学三年级前孩子非常好管,考试成绩普遍很高,但到了四年级原先一些好学生开始出现写作业慢、托踏现象,其实这就是心气开始作用于大脑的表现。如果心气培养不好搞不好到了高中就要厌学,所以说一些孩子小时候什么都好并不是他的自我行为,而是靠家长、老师强逼出来的一种假象。从生理学角度讲:神经系统是有疲劳的,应试教育总忽略这些,为了学习无休止地侵占时间,在自觉不自觉间犯了过界的大忌讳,使得孩子的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慢性疲劳,阻止了智力发展。”

    “老公,你说的好像有些道理,但我还是不懂,你能不能说的具体点?”

    “我们可以把大脑简化成一个圆,最大的运动神经系统和情感神经系统从中央开始横贯圆的外部全境,而语言、逻辑、数学、竞技体育、音乐、美术等小神经系统,被运动与情感神经系统保护在圆中间的不同位置。在应试教育活动中,往往忽视运动与情感两大神经系统功能的开发。我们一说运动神经,常以为是体育比赛中的那种能力,这是完全错误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专门的竞技运动神经所支配,是另外一处小神经。而横贯中央区的运动神经主要是指挥人体四肢的综合能力,它对人怎样理解现实事物起着决定性作用。情感神经系统与运动神经系统相依而行,它也横贯大脑中央区,人体四肢活动会对情感神经产生巨大影响,但它有一定的滞后性。它就像家里烧的土暖气,火在炉堂里烧,二、三十分钟后远端的暖气片才会慢慢热起来。这里的炉子如同人体的运动神经,暖气片则像情感神经,只有这两大神经共同热起来,家里的家具及艺术品才会让人产生欣赏的心情。而那些家具与艺术品,就如同分布在人体大脑两边的语言、逻辑等小神经体一样。天长日久,大脑各种神经会综合成一种功能,人会相信自己大脑中的东西。此时,如果炉子的火力往则暖气温度高使家里充满生机,这如同活跃的人受人喜欢一样,其实质是他的大脑神经发展平衡了,人也就和谐了,则所做的事也就协条了,这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生理依靠。

    以我的观点,现在孩子受到的教育方式对今后发展是不利的,过度的应试也意味着过度重视小神经系统的开发,所学习的知识必然缺少激情,所接受的东西必然走向死板与浮浅,孩子不但不会从学习中获益,而且会防障他对生活的认知,最后使孩子成为大脑神经功能发肓不良的偏执之人。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很快,我们不也正在被迫天天搞素质教育改革吗,原因是近代西方通过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特别厉害,已占有了地球80%以上的利益,实际上这是不同教育培养的人中的不同品种在竞争,所以说要想搞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有其相应的社会应答的智力才行,才能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别。而不是说只要多搞搞唱歌跳舞的活动,就是搞素质教育了。

    应试教育重点强调课程和教学法的重要,强调课堂秩序以及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是所任学科的内行和道德行为的表率;必须建立师生共同向往的分数等级标准。应试教育有明确的功利指向。学生从小只能从分数中受到别人的恩泽,他得到的爱也只能围绕分数利益转动。这种功利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成为社会人之后,他的爱往往只会在家庭、家族、同学、同事之间才会流露,他只关心自身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容易制造出投机分子,他们渴望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虽然试应教育也可以培养个别高技术人才,却无法从整体上培养出可受社会信托的人,试应的教师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为别人做出了表率,而只不过通过反复知识训练帮少数人通过考试选拔,仅此而已,这也可能也是中国人如同一盘散沙的原因。

    素质教育重点强调依据学生天然兴趣制定教育方法;承认学生求学的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因而教学法和课堂组织也就有了灵活应用的必要;与其把教师看成是讲师,不如把他看成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他还必须把不同学科的教材综合成对学生生活经验富有意义的东西。素质教育强调人受教育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教育要求学习者掌握改善生活的技术,还要积累改良社会的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素质教育不太注小圈子里的道德,而是让每个受教育者明白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关乎每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人天生并不缺乏生存智慧,缺乏的是对社会的纯正品质,这也是近千年西方走向强大的原因。

    应试教育的可怕之处是,受教育者只有他人人格,无法产自我人格。这种教育对人的要求往往是极端的,像中国关于《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使孔圣人也远远无法做到,那些需要世世代代累积的人性之美,我们直接拿来做为评价少年儿童的标准,使得我们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看到的总是差距,得到的总是批评,灵气越来越少。等到学生长大成人后,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很容易将学校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那种唠叨式的批评与强管,当成日后教育自己孩子的法宝。

    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教育之法事无巨细,其可怕之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肯定,都必须通过他人来提供线索,对自己的进步变成对他人评价的依赖,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具体生活目标会有所改变,但对于成功,当只有得到他人的承认方才有效,并对失败有无法抑制的焦虑。这种人无论年龄多大,在性情上总像个孩子,其行为是任性的,及应付现状的。面对生活的竞争,这种人常会对自我行为发生知觉上的扭曲,不是自信过度就是自信全无,不能进行富有成果的工作,其人生能量重点用在保护不真实的自我上,最后使之有可能长期受着神经病症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