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两人坐下来,因为湘云实在不是外人,宝钗眼泪就掉了下来。她是己经出嫁了,但就是因为出嫁了,她才更心疼母亲。要是自己还在家里,好歹能压住不至于闹得太难看,现在薛姨妈被气的需要吃药。

    怎么就这么倒霉,一个不长进的兄长,现在又摊上这么一个完全不知谓的嫂子,天天在家里吵闹不休,脸面都完全不顾了。现在薛蟠被吵的跑外面去,只留下薛姨妈一个,自己几次回家薛姨妈都是哭。

    “自从父亲过世后,母亲教养我和哥哥,现在我出嫁,哥哥也娶亲了,本来我还想着哥哥娶了亲后能明白事理些,结果又这么一个嫂子。”宝钗哭着道。

    湘云听得也有几分伤心,这么个儿子媳妇,薛姨妈可怜啊。但她这个立场也不知道如何劝,休妻是件非常伤体面的事,再加上她这样的外人,最多也就是安慰几句。

    宝钗哭了一会也就止了眼泪,她本来也没想着湘云跟她出主意之类的。只是跟湘云,未出阁的时候就一个园子里住着,现在两人出嫁后又是半个妯娌,一起料理事务比旁人要亲密许多。像这样的苦水,宝钗是没办法跟薛姨妈说的,更不可能跟林瑜说,也只有在湘云面前说说。

    “嫂子也不用太担心了,我想薛大奶奶总会明白过来的。”湘云只能这么说,不过指望夏金桂能想明白,比让薛蟠改好还难。

    “唉……”

    诉了一会苦,宝钗把眼泪擦干了,看着精神也好多了,打开箱柜又帮着湘云挑了送黛玉的贺礼,不管娘家多少苦闷,婆家这边的事情都是要顾的,到了这种时候,宝钗反而有点幸庆她嫁的是林瑜。

    上头没婆婆,中间没有妯娌小姑,就是贾敏,那也是出了五服的。不然自己娘家出了这种事情,丢脸都要丢死了,更不知如何在婆婆面前立足。

    只是这边箱柜才打开,就有林瑜家的小丫头过来匆忙进来传话道:“大奶奶,刚才贾家打发人传话过来,说薛大奶奶又闹了起来,薛太太气的昏了过去,正有请太医医治呢,请大奶奶速过去看看。”

    宝钗和湘云脸色顿时变了,挑贺礼自是顾不得了。宝钗连忙去辞贾敏要走,湘云也是跟着去了贾敏那里。听说薛姨妈昏倒,贾敏也是担心,便道:“云丫头你也跟着去看看,看大夫怎么说,缺了什么只管来家里取。”

    “是。”湘云应着。

    车子备好,湘云和宝钗匆忙上了车,湘云还劝着宝钗:“嫂子别担心,薛太太怕只是一时间气到,吃上两剂药就好了。”虽然夏金桂确实离谱,但根据原文里,薛姨妈并没有被气死,现在原著剧情全改了,不会连这点都改了吧。

    宝钗急的快掉泪来了,嘴里不由的说着:“这要如何是好?”

    湘云心里有个主意,但也不敢说出来,林瑜没有父母兄弟的,家里就是宝钗当家。其实可以把薛姨妈先接去住几天。当然长住是不可能,不过现在病着,接过来养养病应该问题不大。薛姨妈病肯定是气病的,她这个年龄,要是不好了只怕有些麻烦,离开了只怕会好的快些。

    两人车驾进了贾府,先去贾母处,贾母也己经得到了消息,己经打发凤姐过去瞧了。现在看到宝钗和湘云过来,自然不留她们坐下,让她们赶快过去。

    宝钗心急如焚,进了梨香院,只听夏金桂仍然在房里吵闹不休。宝钗听得心烦,这时候也顾不上理论,只是进屋去看薛姨妈。

    薛姨妈在床上躺着,凤姐,宝琴,邢岫烟正在身边说着些宽慰的话,看到宝钗和湘云进来,众人起身相迎,凤姐又道:“刚才太医来瞧过了,只是一时怒极攻心而己,现在药己经煎上,姑奶奶不用担心。”

    “谢谢嫂子料理周全。”宝钗说着。

    凤姐不由的叹口气,薛姨妈那可是她亲姑妈,宝钗这个女儿心疼,自己这个侄女也是有些心疼的,又道:“己经着人去请薛大爷,怕是一会就要回来了。”

    宝钗却不是很在意,就是薛蟠回来,他也不能拿夏金桂怎么样,回不回来并没有什么不同。刚才在车上的时候,宝钗心里就有了主意,吩咐同喜同贵道:“去把太太的东西收拾了,跟我家去住上几日。”这本是下下策,要不是进院的时候还听到夏金桂吵闹,宝钗也不会如此。现在实在无法,这么闹下去,她怕薛姨妈真给气死了。

    同喜同贵这些天也是一直气的抹泪,听得宝钗如此说,哪里有不乐意的,连忙打包收拾。凤姐旁边看着既不阻拦,薛姨妈床上听到了,流泪道:“我的儿啊,倒是难为你了。”

    “妈妈说的哪里话,哥哥并不在家中,就是回来了也随他去吧。妈妈先随我回家中,先把病养好了要紧。”宝钗说着。

    薛姨妈只是抹泪。

    众人又说了一会劝解的话,一时间药煎好,宝钗服侍着薛姨妈喝了药。同喜同贵也把包袱收拾好,只是过去小住几天,拿的东西也不算多。凤姐也是个明白,忙派丫头去吩咐准备车驾,宝钗又差了小丫给夏金桂说了一声。

    收拾个七七八八,本来就要动身之即,就见夏金桂气冲冲的进来,对着宝钗道:“姑奶奶这是怎么了,要把太太接回家里住,这是怕我这个媳妇不会侍侯吗。”

    众人都是一愣,宝钗却是面色平常,淡道:“嫂子说的什么话,虽然我为出嫁女,却上无公婆,把母亲接家里小住几天本是常理,嫂子何必如何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