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赵正特意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作为正是开工的第一天,刘副镇长陪同市里领导亲临现场,在新的滨宜公路的起点参加了剪彩。因为是第一批动工的施工队,所以宜城日报和广播电台也派人进行跟踪报道。

    滨江很久没有修过马路了,再加上赵正挑了个赶集的日子,大家听说这次修的还是双车道的宽马路,市里领导也来了,于是把剪裁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那一眼望去,只见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作为一、二标段的主要负责人,赵正把魏荣也从宜城请来了,毕竟他才是大老板。十八岁的魏荣特意穿了身西装,看上去满面红光,春风得意。赵倩站在魏荣的身边,两人和赵正全程没什么交流。直到剪裁仪式结束,各位领导为新公路铲起了第一锹土,大家才说上了两句话。

    赵正觉得魏荣今天有些低调,刻意躲避着记者手里的镜头,跟个通缉犯似的。正纳闷呢,就听魏荣小声地说:“正哥,你给我出个主意呗?”

    赵正放下了锹,“怎么了?”

    “你别那么大声,前面都是领导,后面都是记者。”魏荣急吼吼地说。

    “到底怎么了?”赵正心想这也不是一个怕事的人啊,来的领导又不是多大的官,也就市政一块的,还不是主管,这要是来了市长,怕是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吧。

    魏荣瞅了个空当,从奠基碑边走开。赵正跟了过去,魏荣杵着手里的铁锹,问:“你对办学校有什么想法没?”

    “学校?”赵正哼了一声,“你不至于吧!”

    “我也不想啊!!”魏荣舔了舔嘴唇,一脸的苦瓜相,“你不是让我搞宣传吗?好啊,我搞了呢!我不仅请了记者,我还请了市政的领导。我们不是要开个客运公司吗?人家说要研究研究,我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番,你猜怎么着?”

    “怎么了?”赵正心想难道有幺蛾子?魏荣摇了摇头,趁人不注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邹巴巴的报纸,递给了他,“你自己看啊!”

    赵正接过来略微地打量了一眼,宜城日报,二版头条。

    “商界年轻俊才,剑指民营教育。”

    神马玩意?

    赵正瞥了一眼魏荣,这货皱着眉头看阴沉沉的天空。赵正按捺住好奇心,仔仔细细地把文章读了下去。这种通讯八股的模式文赵正不陌生,开头先是一通吹,巴不得把魏荣吹成了宜城的头号天之骄子,说什么十二三岁就聪明好学,十四五岁就帮父亲打理生意,然后话锋一转,说魏家有多险,振兴大业有多难,一方面想着穷乡亲,一方面想着走出去,当真是宜城改开的楷模。

    修路的事顺带也就提了出来,而民营客运公司却是没看到影子,但却莫名其妙地搬出来了个“民办教育?”,说魏荣打算在宜城创办民营教育,不仅要投建三所希望小学,还要办一所民营大学?

    把赵正看得懵逼地不行。

    魏荣从来没跟他说过这个事,而且就赵正对魏荣的了解,他家也不是慈善机构啊。捐建希望小学这个事上辈子从没有过过,更别说什么民营大学。

    这根本和魏家不是一个路数的,他魏荣根本就没点这个科技树。

    “别看我呀!”魏荣有些气急败坏,“你帮我想想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