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66

    赵家狗屁倒灶的事情,赵正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就算重新活一回,这些事依然记忆犹新、赵福平是会倒台,但那得几年之后,可今年赵家遭了灾,全村的人都指着赵正出来帮忙解决问题。

    赵正不是木头,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但有些恶人不除,以后后患无穷。

    所以赵正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亲手绊倒了这个平时穿着补丁,喝着稀粥的模范村队干部。

    说他报私仇也好,说他为民除害也好,反正赵正没有手软。

    村里几个平常和赵福平走得近的,和他赵正家有瓜葛的,全部都被他卖得一干二净,谁占了什么便宜,都不需要赵正亲自去查,历史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这个窝案,最终提前了三四年东窗事发。

    村镇随后介入了调查,公安直接拿着名单上来抓人。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而赵家生产队,则迎来了他们的新队长。

    在赵正的极力主张下,赵金品接过了他亲叔叔的权柄,赵家的老老少少举双手拥护赵正的提议,赵金品几乎全票通过了临时的选举。

    那天晚上,镇政府热闹异常。赵正让赵金品带着几个伙计,把全村人受灾的情况进行了逐一的统计。而赵正则和刘副镇长去了他的办公室,商讨来年的减税计划。

    两人在煤油灯底下聊了近三个小时,一直都是赵正在说,刘副镇长在听。

    赵正变魔术一样,变出了一堆的纸,上面是赵家生产队的自救和重建计划。赵正的意思是,这次洪水闹得很凶,田里的稻子眼看是活不了了,晚稻绝收已经板上钉钉。村民的负担确实重,但赵正相信靠着赵家人的双手能够渡过难关,唯一需要镇政府帮助的,就是减除一年的公粮和农业税。

    至于救灾款什么时候到,能给多少,赵正没有强求,他知道国家现在并不富裕,这次洪灾的范围也大,拨来的款项捉襟见肘。钱可以不要,镇政府尽管拿去最需要赈济的地方,但赈灾粮食一定要请领到位,人没钱饿不死,但有钱没地方买粮食,就一定会乱。

    刘副镇长拍着胸脯保证,“这个你放心,国家已经从西北战备粮仓紧急调拨了一批粮食,用不了多久,就会到赣省。而且我们宜城没遭灾的地方也有,黑市上的粮油价格,我们一定会抑制它野蛮疯长。至于公粮和农业税减免,这个你是多担心了,哪年闹灾,国家都不会征收公粮的。”

    “那就行!”赵正点点头,解决掉了最基本的后顾之忧,他才能把钱和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