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调整气压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孤星再次进化出类似大翼龙那样直接能飞到云层上空的生物。

  他按照地球的气压递减分布情况慢慢梳理孤星的气压,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反之则越高,同时根据气压走向设定气温。

  他一边调整一边观察孤星上的生物,发现在他调整的过程中,大批生物无法承受环境的变化而死去,但适应下来的物种则飞快进行着进化。

  半个小时后,孟平结束调整,并停止时间加速。

  来到地表,此时,孤星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了24%,各地气候出现明显差异,最重要的是,他给孤星添加了四季和自转设定并划分了南北两极。

  考虑到孤星太小,他没有给南北两极设定极端的冰川气候,那样做虽然会让孤星更像地球,但无疑会减少物种的生存空间,以后慢慢调整就行。

  物种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最大的不过指甲盖大小,更小的比蚂蚁还小,外形千奇百怪,看了一圈,发现依然没有进化出哺乳动物。

  他没在意,继续让时间加速就离开了维度空间。

  躺在灵石做的床上,足足躺到中午,才在晓晓的催促下起身出门。

  …

  一天后,孤星第五次类物质回流。

  类物质回流间隔明显越来越快了,孟平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原因,无外乎时间比例进一步增加以及物种体型减小数量增多。

  他停下来观察是否诞生了哺乳动物,但遗憾的是,地面上依旧只有爬行动物的身影。

  又一天后,第六次类物质回流,气候的因素,导致靠近南北两极处慢慢出现了海洋,但依然没有诞生哺乳动物。

  他考虑要不要出手干预一下。

  有两个方法可以达成这个目的,不过各有优劣,第一个是直接从现实中带一些哺乳动物进去,让它们慢慢在里面发展繁衍成不同的物种。

  这个方法见效快,又省事,不过缺点同样很明显,一来孤星引力小,这些动物进去后肯定会因为引力小的缘故而增大体型,这和孤星原有生物体型相比,差距太大,二来,没准还会泛滥成灾,然后为了生存而灭绝孤星上的原生物种。

  蚂蚁就是前车之鉴,要不是他出手干预,没准现在孤星已经成了蚂蚁的天下。

  第二个方法则是效仿地球的物种起源史,从外部环境等因素施着手,对孤星现存的物种持续进行施压,刺激它们自己进化成哺乳动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进化出来的哺乳动物体型小,而且物种会更丰富,但弊端同样明显,那就是不知道得施压到什么程度才能进化出哺乳动物,要是不小心施压过头了,搞不好就是物种灭绝的下场,而且,时间也不固定,有可能施压没多久就能进化出哺乳动物,也有可能得好几天,甚至更久。

  他在两种方法之间纠结了小半天,最终决定选择第二种方法。

  因为孤星里有灵气,他相信灵气不会让他失望。

  他给这次干涉做了记录:

  【孤星历三一五六三八七五年,造物主有感物种进化缓慢,颇觉失望,遂决定出手干预,加快进化进程。】

  做了记录后,他让孤星处于加速状态,并一点一点降低孤星的气温。

  地球上能进化出哺乳动物,很大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冰川时代,卵生动物的卵很难在寒冷的环境下顺利孵化,因此,才会进化成哺乳动物,以保证后代存活。

  他现在就是在效仿这个过程。

  半天后,温度已经降低至零下十摄氏度,他停下来观察,发现爬行动物已经适应了这个温度,但依然没有朝哺乳动物进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