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

    第六十四章两难选择

    两位老太太当然也没反对,最后李玉珍改李姓为张姓,正式成了张树亭的义女。

    张树亭正式收下张玉珍,也就是李玉珍做女儿后,老孙一直吵吵着要张树亭请伙计们的客。

    “东家,这一回义儿义女都有了,伙计们可都盼着你再请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呢!”这天,老孙见了张树亭,又这样说道。

    当初收张玉萍,也就是家住京城永定门一带的李玉萍为义子时,再加上当时,也是刚刚劝下杨家庄的烧酒把式老杨来占了甑口,一时间高兴,张树亭便让烧锅上的厨房杀了猪,请伙计们吃了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那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吃的,只让伙计们记忆深刻,每回说起,又是免不得口水连连。

    这一回,听说东家又新收了义女,私底下不免又盼着能再吃上这样一顿白面馒头炖猪肉粉条。这两天,见东家一直没有动静,伙计们在私底下又议论疯了。所以,老孙这样说,倒也不是没有根据。

    或者说,这样的话,别的伙计不敢当着张树亭的面陈说,老孙可敢。

    但张树亭听老孙说过,却苦笑着冲老孙摇摇头道:

    “老孙,我们这时的情况你也知道,如果这事放在大水之前,我肯定早请了,不然,当初收儿子请,现在不请,倒显得我张树亭不乐意收这个女儿似的。”

    说罢又道:

    “你私下里跟伙计们说,就说我张树亭先欠着大家伙儿这一顿,等情况好转些,我一定补上。”

    老孙听了,便嘿嘿一笑道:

    “知道知道,我知道东家要请早请了。可伙计们私下里都这么议论,我老孙又不能不提醒东家一声呀nAd1(”

    张树亭听罢,又是苦苦一笑。

    其实,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因为城南老徐处的900亩高粱薄了,所以,在安肃境十一家烧锅中,润泉涌烧锅也并不是受灾最重的烧锅。而其它烧锅,如城东的德义昌、城西的聚酒仙、甚至包括北门外张连启的聚和永烧锅,都比润泉涌烧锅损失惨重。

    其它烧锅,不是新收来的高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冲走了,就是侥幸没被冲走,却也像润泉涌烧锅新收来的高粱那样,因长时间泡在水中而发了霉,有的是高粱薄了,但他们出酒的池子却又被大水淹了。

    随着大水的退去,和出境道路的恢复,有的被大水冲走高粱的烧锅,这时便开始筹划着准备出境再重新收购高粱。

    张树亭听说,也不由着起急来。这天,他便把祁占奎还有老孙叫进张先生的帐房,商量要不要也乘这个机会,到外地没闹水灾的地方,再收购一些高粱回来。不然,等其他烧锅都收购过了再出境,不是收不到高粱,就是高粱的价格肯定会上扬。

    张树亭把他们召集到一处商量,其实按他的本意,即便是要出境去收购,也不想现在就去,他想等到烧锅上有了钱,再做这个打算,但他又担心,等烧锅上有了钱,是不是还能收到高粱。

    可令他万没想到的是,祁占奎与老孙一听他这样说,却是极力反对,希望这事赶早不赶晚。晚了,一旦收不到高粱,甑口上自是有停烧的那一天,而甑口停烧,店堂上也终有没有酒可卖的那一天。

    而最关键的还不光是烧锅上这座店堂,润泉涌烧锅在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府、顺德府、正定府、北京城、天津卫七地开有七家酒铺。到时候,这些店铺都无酒可卖,那可是要坏润泉涌这块招牌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