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本次远赴长安,淮南分工明确,刘陵负责作为拉拢和联络那些与淮南素有交情的王公贵族的前哨,为自己的父亲打通关系和做好铺垫,最终的详细利益交换则由淮南王来执行。

    刘建:“淮南王与翁主一直在不停地笼络朝中重臣,此次更加的不遗余力。笼络方针很明确,淮南王负责笼络刘姓的男人,而翁主负责笼络刘姓的女人和非刘姓的男人们,倒是分工明确。”

    翁主在拜访京城中女眷时通常会携带凝香随性,女人们多少都会喜欢凝香开发出来的一些小玩意儿,这样可以让翁主迅速的打开局面。在京中女眷内,最为重要的便是那位曾经权势滔天的大长公主。

    如今王氏篡权之心一天天膨胀,这一切都在损害长公主的利益。况且长公主丧母兼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刘陵认为此时来自淮南的关心必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对拉拢长公主是势在必得的。

    天色正好,翁主带上凝香一起前往了堂邑大长公主在长安的府邸。拜见自己的长辈,翁主轻车简从,以示虔诚。此时的大长公主,早已不复从前窦太主时的风光。所以,此时此刻的嘘寒问暖才显得至诚至孝,才能打动人。

    如今的长安,大家都忙着去拜访田蚡这位新贵,窦太主和魏其侯都早已风光不再。淮南王府却只派了宗室子刘建拜访武安侯田蚡,而将主力刘陵派往长公主府邸,足可见在权势平衡中对长公主的重视。

    自然,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大长公主欢迎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淮南翁主。长公主的内室多用红色和黑色,在染料昂贵的年代里,这种纯的正色代表着尊贵,尤其是红黑二色,楚人尚红,秦人崇黑。公主的内殿将奢华与尊贵显示的淋漓尽致。

    翁主为了讨好长公主,献上了陈洛所制作的香水,陈洛不知道用惯了焚香的长公主是否能看得上这稀奇古怪的新发明。但这都不重要,对于刘陵来说这些小玩意只是表明自己心意的一个引子。用这些新奇的小玩意儿打开局面,之后就是刘陵的三寸不烂之舌提升感情,最后就是淮南王的利益交换打动人心,拉人入伙。

    陈洛并不知道公主和翁主都谈了些什么,因为话题刚开始的时候陈洛就被请出了内室,看来自己已经发挥了作用。

    陈洛自然是求之不得的,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场合。

    陪同自己一起出来的,是长公主的男宠,董偃。生得确实是容貌昳丽,只是脸上脂粉过重,完全看不出青春年少的活力了。

    身为长公主的男宠,那董偃倒是非常的客气,并不像别人一样仗着自己的主子作威作福。开口将凝香称道一声:“翁主身边果然人才济济,姐姐竟然能制出这样的奇香来,当真佩服。”

    陈洛对于制作香水并不是很在行,况且古代什么都缺,自己所做的无非只是一点皮毛,后期还需要极大的改进才行。现在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无非是他们没见过,所以暂时糊弄住了。

    陈洛微微一笑表示董偃要是喜欢,自己可以送一些给他。

    董偃多次旁敲侧击的询问凝香对翁主的看法,但陈洛依旧坚守着自己严谨的作风,对于交集不多的翁主,陈洛实在不知该如何评价,便只得回复董偃自己对翁主知之甚少,贸然评论只会有失偏颇。

    如此,董偃和凝香话题交流多次,但凝香始终守口如瓶,董偃并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余下的自然就是长公主客客气气的将翁主送出了府邸,言辞亲热、体贴关怀无微不至。却在人走之后单独宣董偃进入内室。询问他的看法。董偃这样的人,如果只是凭借一张脸,是无法独得长公主青眼的。

    董偃并不只是一个靠脸吃饭的小白脸,以色侍人,能好几时?

    董偃的看法是,陈皇后尚在,窦太主便应该与皇帝陛下勠力同心,却不用去管王太后和田蚡如何。

    董偃和窦太主并不打算掺和淮南王的大行动,但也不打算去告密。

    长公主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静静的等待淮南覆灭即可。

    但董偃却给了长公主一个新的消息:“翁主身边的侍女,确实是个聪明人,公主或可收服为己用。”

    这倒是引起了长公主的兴趣,自己年事已高,两个儿子有侯爵可以继承。如今自己后人的将来都压在了女儿的身上了,只要保住皇后的位置,将来便可屹立不倒。

    皇后的处境确实是长公主最为忧心之处。

    董偃素知长公主的心事,作为男宠+门客,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董偃一直在为长公主物色好的人选,以备送进宫去辅佐陈皇后。如今主仆二人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刘建趁淮南王和翁主都不在的时候,便去拜访了田蚡。却不是如淮南王所设想的那样去拉拢田蚡为己所用,助淮南谋反一臂之力。

    刘建此行是为了向田蚡告密淮南的谋反行为,以求不被淮南所连累。

    田蚡对刘建的告密非常的满意,这会是他们王氏外戚从幕后走向台前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借题发挥的打压诸王势力,才可以保证自己外甥的帝位稳如泰山,皇帝好过,才会有这些依附于皇帝的外戚的好日子。

    然而,刘建不知道的是,当他们走出了利用权力来压制权力的这一步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陷入到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只有继续身不由己的在漩涡中浮浮沉沉,再不可能会有曾经的自由。

    在淮南王奔丧结束回到国中之时,汉宫的御史也紧随而至。在一番彻查之后,淮南国中谋反的事迹开始浮出水面。

    事件的结局就是淮南王自杀,王后和太子赐死,灭族,刘陵也被赐死。

    整个过程中汉宫仅仅派遣御史就了结了此事。如此轻描淡写的做法昭示了一个道理:属国国君的权力来自于长安汉宫的下赐,而非自身。这也是对其他属国的严厉警告,告诫他们虽然山高皇帝远,但汉宫依然掌握着属国的一切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