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虽然每组仅仅加入了一个新的接力成员,但由于倪小丽最近也并未在国家接力队进行集训,因而过了一个下午,四人的配合依旧不是特别流畅。

    尤其是刚刚加入的袁玲玲和唐容容,每次交接都会大幅降速,这也导致后面一棒的队员速度加不起来。

    不过即使是这种稀烂的配合技术,江南省队的成绩依旧可以保持在4450以内,有时还能接近44秒。

    毕竟拥有着三大国家队主力,江南省队的实力并不逊色国家队多少。

    第二天上午,女子百米四分之一决赛,也就是复赛将在10点举行。

    复赛只剩下了四个小组,取每组前三名加上四个最好成绩进去半决赛。

    半决赛的赛制则是只有两组,每组前三加上两个最好成绩。

    这种赛制在部分体育人士眼里完全没有必要,纯粹是在消耗运动员体力。因此很多人都向国际田联反馈,希望能够更改这种四枪制的比赛形式。

    但直到2010年以后,国际田联才将四枪制修改为三枪制,取消复赛,半决赛更改为三组。这种方式虽说增加了进入决赛的运气成分,但相对而言更为合理,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储备有更多好处。

    上午的比赛没什么人观看,毕竟今天是星期四,工作日上午本身就不会有人来。五千个座位席大概只坐了不到一百名观众,教练都比观众多。

    金雪站在跑道上环顾四周,她的运气不是很好,这组一共有三个高手,分别是她自己、曾绣珺和朱娟。

    看来主办方的分组只限制了同组不会出现四个高手,毕竟每组出线名额一共三个,所以只要安排在三个以内就没什么问题,但谁也不敢保证有没有黑马。

    袁玲玲运气就比较好了,她那组只有秦汪萍一人。可能是考虑到二者同属江南省队,因此主办方并没有过多增加晋级难度。

    朱娟就站在金雪身旁的六道,她的身高不高,只有165cm左右,算是一名均衡型运动员。

    其它六位运动员中,曾绣珺是个子最小的一个,只有158cm。但是她的速度惊人,启动加速流畅而富有爆发力。她曾经在2001年的东亚运动会上以11秒48的成绩击败带伤出战的李雪玫,在当时也可谓是意气风发。

    然而,曾绣珺也是1977年出生的老将,如今已年满26周岁,她跟李雪玫年龄一样大。最近两年,曾绣珺愈发觉得力不从心,如今跑道上的她神情严肃,没了年轻时的活力。

    八位运动员都在跑道上来回跑动着热身,金雪也是在此时仔细地调整自己的起跑器。

    “各就位——”裁判员的预备声响起。

    朱娟扭头看向金雪,她的眼神里似乎传达出一丝想要较劲的信息。

    毕竟,金雪来到国家队后,虽然几人时时刻刻在一起训练,但仅仅是接力训练,并未比过单项。

    也正因此,朱娟对金雪的百米实力十分好奇,她想要看一看金雪后程到底能跑多快。

    “预备——”

    “砰!”

    比赛发枪!曾绣珺一马当先,仅仅三五步便占据领先优势。朱娟紧紧咬在曾绣珺身后,和她保持着半个身位的距离。

    金雪依旧悠哉悠哉地进行长距离启动加速,她现在排在所有运动员中的第七位,落在最后面的是一个反应时间0232的倒霉鬼。

    然而,曾绣珺仅仅跑出四十米,她的加速度肉眼可见地慢了下来,已然达到了最大速度。

    一步,两步,三步……

    朱娟的体能储备依旧充足,毕竟是国家队百米成员,她的比赛经验也十分丰富。眼见曾绣珺已经没了加速的后劲,她也就放心大胆地进行超越。

    六十米刚过,曾绣珺已经开始落后朱娟两个身位。

    而就在此时,金雪也终于赶了上来。

    在超过曾绣珺以后,金雪与朱娟并驾齐驱。

    金雪牛头看向朱娟,却发现朱娟也在侧着头瞟她。二人目光交接,不禁相视一笑。

    朱娟知道,金雪又在保持体力。在追上她以后,金雪便开始放松下来,依靠惯性在向前跑动。

    而朱娟肯定也不会一冲到底,于是乎,国家队二人几乎是同一时刻携手撞线,紧接着便是感觉追赶无望,也放水过线的曾绣珺。

    1金雪1170

    2朱娟1172

    3曾绣珺1184

    ……

    又是一场117的成绩,金雪的放水把控也十分精准。

    复赛第二组,秦汪萍再度以1159豪取小组第一,袁玲玲则是以放水的1191排名第三,二人都顺利挺进半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