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你要跑200米?”于伟力的声音有些迟疑:“金雪,如果这是室外200米,我完全放心你去,但这个是室内200米,和室外200米完全不一样。”

    于伟力非常了解金雪,以她的100米实力和后半程耐力,直接去跑200米都不见得会比倪小丽、秦汪萍这种专项200的选手差。不过在未曾练习弯道之前,金雪就算100米再强,200米也不会特别突出。

    室外200米的起点是弯道,弯道完全进入直道的点距离百米起跑线15米,也就是说前115米都是弯道,后85米是直道。

    而室内200米就更难跑了,直道段长468米,共计936米,弯道则占据了1064米的距离。

    这个数字看起来比室外200米容易,但仔细想想便会发现,室内200米是完整一圈,室外200米是半圈。室内的弯道半径远小于室外,基本不可能跑得很快。

    拿室内室外的世界纪录做对比:

    2022年的男子200米世界纪录是1919,室内世界纪录是1992。

    2022年的女子200米世界纪录是2134,室内世界纪录是2187。

    显而易见,室内跑道对于运动员速度的影响之大。

    “我想去试试。”金雪答道:“不过于老,国内有没有别的好的人选?如果有的话,还是让她们去吧,我毕竟不是专项,占了别人的名额也不好。”

    “暂时没有,我们要派出两个选手,一个我已经定好了,颜舒今年刚好符合年龄。另一个的话,还不太好找。”于伟力无奈道:“要不这样,你明天就来津门,跑一场试一下。”

    其实另外的人选也不是没有,渝南队今年也出了两个20岁小将,但省队里去年曾经查出她们使用禁药,由于是休赛期,没有严肃处理。

    而有用药记录的运动员,明显不合适在这种比赛里出战,就算她们最近没有服药,也容易遭人口舌。

    挂断电话,袁玲玲刚好从食堂回来,她的手里还拿着一根玉米棒,一边啃着一边拨弄着手机,不知道在看些什么东西。

    “玲玲,刚才于主任来了电话,点名要找你。”

    “于主任找我干什么?是那个于伟力吗?”袁玲玲疑惑:“他不是国家队的吗?”

    “大后天那场津门站,也是中日对抗赛,你应该知道的吧。”金雪站起身来,在房间中踱步:“于主任想让你报名60米比赛。”

    “行啊。”袁玲玲一口应下。

    “因为……”金雪本想继续解释为什么要让她上,但袁玲玲居然直接同意了。

    既然如此,那话也不必多说,二人收拾行李,联系上倪小丽,一行人即日启程津门,和国家队主力汇合。

    津门市室内田径场。

    明天日本选手就要来了,所以有什么需要演练的内容最好都需要在今天完成。作为东道主,我们本身就有着提前熟悉场馆的优势,所以要把田径场让给客场队员进行熟悉,这也是基本的交流礼节之一。

    此刻的于伟力,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金雪刚刚完成了一次室内200米跑动测试,而他秒表上的数字过于惊人,甚至让于伟力感受到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怎么可能这么快?

    “于老,我刚刚这趟跑了多少?”

    下了跑道,金雪还是能够感受到,这室内200米和室外跑道有一些不同之处。室内的弯道确实对她的极速有些影响,她一直觉得有些施展不开,每次都是即将加速到最大速度时,就进入下一个弯道。

    而且,金雪能够明显发觉,自己弯道的速度比起直道差上一大截。前世并没有任何室内比赛的经验,因此这200米也是她第一次跑,不太能够判断出自己的真实成绩。

    “还可以,发挥不错,有机会赢。”于伟力连声说道,他将秒表的时间清零,并没有给金雪看她的真实成绩。

    这是教练员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突然跑出很高成绩的运动员来说,需要给予必要的隐瞒。

    因为运动员成绩受到临场发挥影响,万一这次是极致发挥,把成绩告诉运动员后,运动员经常会认为这个成绩是自己的正常水平。而如果后续跑不出这个成绩,就很容易自我怀疑。

    “那就好。”金雪的直觉虽然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在意,因为她确实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那于老,后天200米比赛让我上?”

    “可以,我尽量把你分到最外道。”于伟力沉思道:“这次我看你在中间一道步子迈不开,如果在最外道,应该可以再作提升。”

    ……

    2月18日,中日室内田径对抗赛现场。

    日本队主教练原田一郎带着58位参赛选手来到室内田径场,原田一郎不太懂中文,他的身边还有随行翻译陪同。

    田赛与径赛是一同进行的,于伟力和杨敬敏在这三天里总算是凑够了人手。毕竟这个比赛也勉强能算是和国际选手过招,那些省队里的年轻选手大部分也都十分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