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稍倾,张家客厅那边,传来了杨淑芳与张学儒告辞的声音:

    “张师父,张师母,建萍、丽萍,请你们一定不要忘了故乡,一定要抽空回车站去走动啊!”

    杨淑芳在客厅里向张家人一一打着招呼,也不管看得见、看不见的,反正她是一个不漏地都招呼到了。

    而且,杨淑芳还特意走到建萍夫妇住的房间门口,也不管主人欢不欢迎,径直来到建萍的儿子小宝跟前,殷勤地蹲下身去,拉着小宝的手说:

    “小宝,喜欢大姨给你买的大熊猫吗?看你长得虎头虎脑的样子,今后长大了,一定会有大出息的!记着,一定要跟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丽萍小姨,上我家去做客啊!”

    原来,杨淑芳来张家拜访时,专门给张学儒的外孙买了个大熊猫,大概算是她对过去欺负小宝行为的一种赔罪吧?

    与张家的外孙打完招呼后,杨淑芳做出依依不舍的表情,再次与张学儒夫妇打过招呼后,满脸含笑地告辞走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

    等杨淑芳背影消失后,大女儿建萍走到自己房间门口,恨恨地向大门外发泄了一句。

    “嗨——,你懂个啥呀?没大没小的。好啦,别罗嗦了,快来吃饭吧,大家都出来吃饭!”

    张学儒朝大女儿摆了摆手,宽宏大量地摇摇头,先自坐到客厅的饭桌前,抓过一瓶52度的“五粮液”酒,笑嗬嗬地欣赏着瓶体上精致漂亮的商标。

    刚才,杨淑芳带来了四瓶“五粮液”酒,那是县城小站站长对张学儒表示感谢的礼物;同时,杨淑芳自己也给张学儒送了两瓶“茅台”酒。

    对于站长送来的四瓶“五粮液”,张学儒是收之无愧的!

    因为,自从受了小站站长的委托后,张学儒找过几回郝德胜,在郝德胜的“帮助”下,上星期五,张学儒已为站长的儿子解决了户口迁入省城的问题。

    只是,杨淑芳为何屡次来张家献殷勤,今天又来给张家送酒、送大熊猫呢?

    这就令人特别费解了。

    说费解,其实并不费解。

    今天,也许是杨淑芳认定时机差不多了,她来到张家后,一口一个“张师父、张师母”地叫个不停。然后,不紧不慢地向张学儒说明,她丈夫——也就是那个在部队干到营长的男人——下个月就要从部队转业了。

    今天专程来张家拜访,就是想请张师父帮忙“找找关系”,让市政府的领导,在省城给她丈夫安排个合适岗位。

    如果能分到市政府,那是最理想的。而且,如果分配到市政府,那是必须还要“重重酬谢”的!

    听了杨淑芳的请求,张学儒沉吟片刻,估计通过郝德胜的关系,将她的丈夫分配到省城工作问题不大,于是就满口允诺了杨淑芳的拜托。

    救火要救熄,帮人要帮急嘛!

    虽说杨淑芳这个女人,过去在小县城车站与张家做邻居时,有许多行为是特别过分的。

    可在当时,人家是营一级的“军官太太”,我只是个小小的扳道员。那时候,咱张家拿什么跟人家比拼?

    现在呢?现在可就不一样啦!

    现在,不管怎么说,咱也算得上是一等公民了!

    既然是一等公民,就不能象过去那样做小人了;不能“小人悲戚戚”,一味地去跟人记仇抱恨。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怨怨相报何时了?

    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

    说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要多栽花,少插棘嘛!

    这人啊,要想在世上活的开心,真的是不能一辈子跟人记仇的!

    其实,你记别人一辈子的仇,被你记仇的人并不知道;而你自己呢,却往往会被那种仇恨所折磨,而且折磨得你心火恼恼,日夜不得安宁!

    还是古人说的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