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秋天到了,天气慢慢冷了起来,但是牛尾村的村民们的心却热了起来,只因今年的庄家收成实在太好了。

    田野上金黄的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中像波浪一样荡着,这副美妙的场景让村民们合不拢嘴,每□□气蓬勃的下地收割。

    学堂也停课了,等秋收过后才继续开课,因为家家户户所有能用上的劳动力都要下地了,即使小孩也一样,要下地帮忙收成。

    魏三根一家当年分家的时候并没有分到土地,所以这样繁忙的丰收季节,他们一家反而是最闲的。

    魏老太便打上他们一家的主意,让他们帮忙秋收。

    往年魏老太也会这么做,上门要求他们无偿帮忙下地秋收,只是今年大家闹僵了,魏老太不好上门命令他们帮忙。

    “娘,你是长辈,怕什么?难道他们还能赶你出门吗?”魏四根悠闲地躺在椅子上扇着扇子,口吻不以为然。

    “让我上门不就意味着我向他们低头?”魏老太憋着一股气,之前撕破脸皮她就等着魏三根一家来服软,毕竟再怎么样她也是他们长辈,闹僵了身为晚辈应该先低头缓和关系,没想到竟然一直没有动静,“果然是不孝子,当初把他们分出去是对的。”

    魏四根却持不同意见,觉得当时不应该听大兄的话把三兄单分出去,以至于现在家里只剩二兄这一家劳动力,今年秋收丰盛,单靠二兄一家估计忙不过来,到时候一些好的稻谷只能烂在田里。

    “你当时怎么不劝阻我们,”魏老太想想觉得有道理。

    魏四根没好气道,“娘,当时你们在气头上怎么可能会听我的话。”

    魏四根不想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反正不管有没有人干农活,家里也不会要求他干,也不会缺他吃的,所以他懒得理会这些,收起扇子站起身,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对着魏老太理直气壮的要求道,“好了,娘,我没钱用,给一些钱我吧。”

    “之前不是才给了你了吗?怎么现在又要?”

    “娘我现在是大人,跟友人时不时要应酬,那些钱哪够我花。”

    “你啊,什么时候才肯正经找一份活计。”

    “等大兄考到举人,还怕我没活计?到时候让大兄安排一份好的活计给我就好,”魏四根笑嘻嘻道。

    从小到大,魏老太总是对他们说,家里的银钱首先供大根读书,以后大根会回报他们的,但魏四根并不相信,他觉得以魏大根的资历一辈子都考不上举人,只有魏二根和魏三根才那么傻,真相信魏老太的话傻傻的为魏大根做牛做马,但反正不是他魏四根做牛做马,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好处,所以他从来没反驳过魏老太的话,反而还一副赞同的面孔。

    魏四根拿着魏老太偷偷给的银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魏老太却下定决心去魏三根家一趟,让他们帮忙秋收,家里其他人都出去玩了,根本没人帮忙干农活,只能让三根他们家帮忙了。

    魏老太觉得自己先低头了,魏大根一家理所当然要顺着台阶下,然后积极帮忙干农活弥补一下她肯先低头的宽厚。

    魏澈玉和魏蓁蓁停课后就一直在家里待着,哪里都没有去。魏澈玉对出去玩没有兴趣,因为身子原因,他在村里没有要好的小伙伴,现在身子好多了,他也不再是过去那个需要小伙伴的小孩,他宁愿在家里把洪夫子念过的书默写下来。

    笔墨很贵,魏父虽然买了一些给他们上学的时候使用,但是因为洪夫子没强制要求,魏澈玉见其他孩童用炭笔写字,所以他虽然带去了学堂,但是从来没拿来使用过,而魏蓁蓁不知道是何原因,也不拿出来使用,跟着他一起用炭笔写字,以至于洪夫子以为他们没有笔墨,让他们用炭笔在木板写字或者默读就好。

    魏澈玉不用笔墨是因为觉得把笔墨花费在课堂的默写上很浪费,他打算用来把洪夫子念过的书默写出来,默写完之后还有剩余就默写上一世念过的书。

    魏澈玉默写的时候通常在自己房子里,避着魏父魏母,而魏父魏母不识字,所以他们从没发现魏澈玉的异常。

    在他们在家的时候,魏母偶尔会在家里照看他们,偶尔会陪着魏父去打猎,今天魏老太上门的时候,魏母正好在家,和孩子们享用完午饭正收拾着碗筷。

    魏母面无表情地问道,“有事吗?”

    “三根呢?”

    “去打猎了。”魏母其实不想理会魏老太,但是再怎么说魏老太都是魏父的亲娘,她不可能关门不让魏老太进来。

    “打什么猎?!现在家里这么忙,他不会主动回来帮忙吗?”

    看着魏老太仿佛忘记之前的事情,一副彼此关系还是和睦的姿态。魏母沉默,对于如此厚颜无耻的人,她不知道如何回应。

    魏老太自顾自地说道,“算了,你在也行,快过来家里帮忙,之后等三根回来,告诉他明天不要去打猎,回家里帮忙。”

    交代完后,魏老太就打算离开,见魏母没跟上来,训斥道,“怎么还不走?难道要我亲自扶你吗?”

    魏母很想恶言恶语,但最终忍住了,只是冷笑:“不好意思,我们没空帮忙。”

    魏老太语带不满,“怎么没空?你们又没有农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