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且不论曾家母子是怎么灰溜溜的搬走的,过了端午节,银丝胡同里的人关注起了另一件事。

    金锭桥另一边的路修好了!

    说起来金锭桥,一边牵着银丝胡同的主干道,另一边联通的是一个风情街,但是因为近年来b市这样的风情街太多,金锭桥周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景点,又不是挨着后海,来的人也日渐减少。

    这几年眼看着周围的小店一个个倒闭,风情街也逐渐变得人烟稀少起来。除开几个相对热闹一点的清吧,其他留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卖衣服的小店。

    上面一看,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老城区因为成为保护区的原因,很多居民是赶不上拆迁这种好事的。再加上年代久远,很多院子都是大杂院聚居,也有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

    为了保障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怎么把风情街做大做强,已经成了老城区规划部门最头疼的问题。

    于是从二月份开始,金锭桥对面就修起了路,从附近的千灵寺侧门修的新路,担负着给风情街引流的作用,一路修到了金锭桥边上。

    道路修成了两米多宽,路边都是移栽来的低矮花木。落成的那天刚好就是端午节放假的前一天。

    道路修好,最高兴的除了风情街上开店的小老板,就是金锭桥这边的小摊贩。

    这条路一修好,最明显的就是那些从千灵寺出来的香客可以走不到两百米就到金锭桥。站在千灵寺门口就能看到金锭桥。

    在时染这里每天帮忙处理小龙虾的马晓雨,她跟男人两口子都是晚上摆摊卖饼夹菜的。这天就跟时染说起闲话。

    “别看千灵寺香火不算旺,每天人还不少嘞。”

    马晓雨是个爽利的人,自从路一修好,她就察觉到对面多了些香客来往。

    不过因为拜佛都是上午多,她家一般是下午摆摊,马晓雨觉得这不算个事。

    她白天过来帮忙,她男人不是还闲着吗?

    于是马晓雨就安排自己男人每天半上午在金锭桥那边扎上摊子卖一会儿,别说,生意还不错。

    有了马晓雨家带头,金锭桥另一边现在也多了不少人上午摆摊。

    常去千灵寺的人也知道了那头有卖吃的,很多人也愿意早上稍微绕一点,过来吃点东西再去。

    相比较于这些摆摊的小摊贩,时染家的小餐馆地理位置堪称优越。

    她家的大门本身就是正对桥头,门口还有一大片的空地。

    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发展,门口的小桌子小凳子已经发展到了十几桌。时染晚上收摊时候会特意留出来三四桌放着不收,白天有些外卖小哥路过可以在这里歇歇脚。

    再加上现在有了穆飞,中午也不用卡着点只做那么几十份。短短一段时间,时染的小餐馆也在中午逐渐热闹起来。

    对于对面刚刚修好的路,玲姐显得十分高兴:“咱们给外头收拾出来,加上几个棚子,中午不就能在外头卖午餐了吗?”

    因为有了穆飞这个帮手,时染现在中午也不再用以前的旧方式。除了老顾客们还是订餐之外,时染店里不再留这些搭配好的商业午餐,而是转而做起了炒菜炒面的常规生意。

    来光顾的客人也觉得这样好,以前中午过来只能吃搭配好的菜,现在好歹还能点菜。想吃什么就现做。

    听到玲姐想中午也摆摊,时染就摇摇头。

    “现在都六月了,马上天气就热起来。中午摆摊是摆不起来的。”

    人动一动就一身汗,再好吃的东西都吃不下。

    穆飞在旁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玲姐看了他一眼,这个小年轻虽然嘴巴直一点,但是人还不错。自从他来了之后,时染每天上午处理食材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更不要说还有每次杀鱼杀鸡杀鸭子这种活,也全部都丢给了穆飞去处理。穆飞偶尔还会帮她抬一下东西,人是非常勤快的。

    熟悉起来之后,几个性格不同的员工也相处的极好。

    穆飞只要不开口,那就是时染心里的最佳员工。

    而玲姐说是杂工,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笑眯眯的,时染忙的时候她也会递点茶水。

    像是今天,就是时染带着两位员工一块开的小会。

    餐厅里放上两盘子时染自己炒的瓜子,加上一人一杯酸梅汤。说是小会,其实就是闲聊。

    玲姐提的意见被时染否定了也不生气,抱着小二一顿撸。

    砦泠最近像个不着家的浪子,对家里新添的两个员工也就是见面之后被时染介绍的简单交情。

    唯有小二,现在还是胖的肚皮能起褶皱的小奶狗。时染也不让他出去,一般都是养在内院里,偶尔自己翻出门槛出来,肥肥短短的,谁见了都要抱一抱。

    穆飞想了一会儿,到底还是给时染说了。

    时染凑过去一看,穆飞的手机上面显示的是点评网站的页面。

    时染了然:“是咱们的店有评价了?”

    玲姐也十分高兴的凑过来:“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只见点评网的界面上,是四合院的正门门脸,店铺名字叫“四合院餐馆”。

    穆飞终于找到插话的空:“老板,咱们店叫四合院餐馆吗?”

    时染扶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