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康泰二十六年六月,皇九子,皇十子入朝。同月,圣旨召兰台寺大夫林海、弈州州牧许靖元回京领职。

    康泰二十六年七月,圣体违和,不利于行,安定王返朝,领祭祀事。

    在朝上领了命,楚承安没有回头,只是悄悄给弟弟做了个手势,叫他安心。康泰帝这病来得突然,本也好好的,忽就发起高热来。

    但不论如何,这场病都让康泰帝想起了闲赋在家的第六子。老九老十入朝了,眼看也要经营自己的势力。趁着这时,正好让安定王回来,压压他们的风头,去去这二人的锐气。

    祭祀是大事,皇帝这一番动作就惹来许多猜想。大皇子四皇子皆不在,二皇子三皇子不消多说,五皇子是以为这好差事定是落在自己身上,谁成想,父皇竟是把安定王召回来了。

    楚承安知道五哥不忿,他原本被大哥太子压了一头,如今头上两座大山倒了,自然有了些‘高人一等’的想法。偏生他不占嫡不居长,这会看父皇偏重自个,自然会有看法。在所难免,楚承安并不为此挂念。

    他所在意的并非旁的,正是回到京中的林如海。

    原本以为父皇是终于决定了礼部尚书的人选,谁料林如海的去向却不是礼部,而是吏部。说巧不巧,吏部尚书出门,马儿受惊,车子失控,将他老大人跌了个半死。又加上礼部侍郎年老致仕,一下子朝中就空了三个要职。

    礼部许靖元、章原忍,吏部的林如海,包括太子倒台下马的一大批官员——楚承安粗略一看,心说原来是等在这儿。怨不得父皇那般坐得住,任由这几个官职空缺许久。这么一看,再上任的有一多半都是皇帝的死忠。

    不过,他跟林如海有些干系,林大人去吏部也不是坏事。只是楚承安心里还惦记人家女儿,这一番折腾,却不好跟父皇开口了。

    好不容易表白心思,这会却不得不搁置。楚承安不是不急的——他本就比林小姐大些,若不是有些龌龊,他早就该娶妻了。可眼看着林姑娘到了年龄,林大人也要回京,他一升官,怕不是要媒人踏破门。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林家虽无男丁,林如海可是活着。他也是士林中人,同年同榜遍天下,冲着这个,林小姐都不会愁嫁。

    但楚承安愁。

    推己及人,若是自己就这么一个独女儿,也不愿意让她去到庭院深深的皇门高府。宁可她一辈子长不大,就活在自己的羽翼下才好。可好巧不巧,安定王就是林大人羽翼之外的高枝儿,还偏偏就觊觎他翅膀底下的金疙瘩。

    不过,父亲回京,她也终于可以回家了吧。楚承安刚耍了套拳法,这会有些出汗,却也不擦。只背着手,望着院子里的玉兰树出神。

    她应当是极高兴的。

    安定王这边悲春吟秋,皇后那边却是着急上头。她与儿子是想到一处去了,安儿之前受了太子牵累,皇上便没再说过他成亲的事。儿子好容易遇个喜欢的人,若是落了空,才真是要难受一辈子。

    皇后坐在宫中想了许久,吩咐人收拾出以前进贡的布匹,上好的首饰,番邦的珍珠珊瑚,在后宫中有头脸的妃子那赏了一圈,是轮了嘉贵妃与贤妃,却是多了些新奇绣样。问了,只说是给新媳妇的。

    这二位娘娘也是人精,知道皇后是急了。老七老八虽也拖着,但王妃却是定下的。唯独安定王,开府许久,新媳妇连个影子都没有。偏他又是大的,不尴不尬在那挡着,不知有多少人瞧着呢!

    只是,皇后是宫里所有孩子的嫡母,她这般说了,她们也笑眯眯受了。择一个日子,嘉贵妃与贤妃,就摇摇摆摆去了皇后宫中谢恩。

    贤妃生得柔弱,对着总是冷着脸的嘉贵妃有些忌惮。她想着,安定王是与理穆王交好,跟她的儿子可没有什么深情厚意。就是找上了,自己也没什么能帮忙的。如今叫她来,不过是有个陪衬罢了。她也知趣,知道皇后是想找嘉贵妃,端端正正行了礼谢了恩,推说不适就回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