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钟建国早已料到两人会是这种反应,没受到一丝影响,继续说:“我也不是不信任宋招娣。”

    “那你还请我派人查她。”刘师长搞不懂,“宋招娣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按理说祖祖辈辈都在土里刨食,宋家想培养出个大学生比登天还难。”

    “师长,你怎么能这么看不起农民兄弟。”张政委很不高兴,“有句俗话叫歹竹出好笋,宋家怎么就不能出个金凤凰?”

    刘师长扬声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少往我头上扣帽子。小钟入伍那会儿是我亲自招的,他的社会关系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继母的娘家那边是个山窝窝,识字的人都不多,谁教宋招娣?”

    钟建国:“师长,小宋村背靠着山,面临着海,但大山没堵住村民的路。据我所知那边以前还是抗日根据地,小宋村的村民觉悟比普通农民高,村里识字的人并不少。宋招娣的父亲是个农民,也是个识文断字的赤脚医生。”

    “这才正常。”刘师长说出来,一顿,“既然你这么了解,干什么还要查宋招娣,她现在是你媳妇。”

    钟建国:“她暂时没问题。只是她在滨海上大学的三年学了很多东西,我是怕她学的太杂,掺了什么不好的东西,赶明儿再教给几个孩子。”

    “三年?”张政委疑惑,“我记得大学不是三年制,她没毕业啊?”

    钟建国道:“去年闹革命,学生不上课,学校被迫停课了。宋招娣回家帮家里干活,晒得又黑又瘦,我继母以为她是个从未出过红崖镇的土丫头,才介绍给我。”

    “被你捡个大便宜。”刘师长接道,随即,忍不住打量他一番,“这种好事都能让你赶上,小钟,你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吧。”

    张政委很想羡慕嫉妒,然而钟建国的好运让他懒得羡慕,“就这你还要查人家宋招娣。宋招娣同志真是瞎了眼,好好的大学生选择嫁给你。”

    钟建国心想,宋招娣没瞎,正因为没瞎,我才觉得她嫁给我还有其他目的:“她太聪明,不去滨海师范大学查查,我不放心。”

    “小宋不知道这事?”刘师长肯定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即便派亲兵过去查,也不能保证她以后不知道。一旦她知道,钟建国同志,小宋会很伤心。”

    钟建国心想,那是你不知道我的新媳妇心有多大,她顶多气两天:“我跟她解释,就说政审需要。”

    “谁家娶媳妇连媳妇在学校里学到哪些知识都查?”刘师长指着他说,“我看也只有你钟建国家。”

    钟建国:“师长,我这么做也不是为了自己。咱们部队办的小学和初中总共有八个班,十多个老师,谁有宋招娣学历高?没有。如果宋招娣同志没有任何问题,我建议让她当中学老师。”

    “你说得对。”刘师长猛然想到,“滨海师范大学听起来像是滨海市办的大学,但这所学校是民国时期办的,学校里的不少老师还留过洋。”

    张政委不大相信:“有这么厉害?”

    “不相信的话,你亲自走一趟?”刘师长顺嘴说。

    张政委认真想了想:“可以。团长,团里的事就交给你了。”

    钟建国跟他的政委认识有六七年,对他挺了解,宋招娣的事交给他,钟建国一万个放心:“没问题。师长,过几天出海不?”

    “你刚回来,家里还有那么一位,我派别的团去。”刘师长道,“不见得能碰上老蒋的人。”

    钟建国:“还是小心为好。”

    “我晓得。”刘师长道,“不派你们团出海巡查,但训练不能停。”

    钟建国:“我知道,下午就开始。”

    宋招娣回到家,看清楚鸭子是活的,头又开始痛了:“小李,会杀鸭子吗?”

    “不会。”小李实话实说,“嫂子,我只买到十枚种蛋,四十枚鸡蛋和鸭蛋。”

    宋招娣皱眉:“鸡蛋和鸭蛋搁一块才十枚?”

    “是的。”小李道,“村民去买可以多买点,不过,村民养的鸡鸭得上缴给生产队一部分。军人家属养的鸡鸭不需要上缴,只准养这么多。”

    宋招娣:“一年只有十个?”

    “不是,半年十个。”小李道,“您如果还想再养些鸡鸭,得等到明年春天。”

    宋招娣叹气:“我知道了。帮我照看着三娃,我去做饭。小李,吃面条吗?”

    “啊?”小李楞了一下,“嫂子,我得回去,我是团长的警卫员,不能离开太久。”

    宋招娣想一想:“也对。那你赶紧回去吧。”

    “嫂子,木板在廊檐下。”小李指给宋招娣看,“团长下午不出去的话,我再来帮你钉板子。”

    宋招娣笑道:“不用。三娃上午半天没睡觉,下午会睡一会儿,我自己可以。”等小李走远,就问,“大娃,二娃,可以陪弟弟玩吗?”

    “在哪儿玩?”钟大娃在滨海时天天帮着钟大嫂照看三娃,宋招娣叫他看孩子,小孩倒也没觉得宋招娣使唤他做事。

    “等我一下。”宋招娣到楼上打开柜子,挑两件颜色艳丽,袖口已磨的不成样子的衬衣,随即,把两件衣服拆开拼成一块布,直接铺在廊檐下,“坐在这里,我去和面。”

    “不做鸭子?”钟大娃忙问。

    宋招娣颇为意外,从钟建国去营地,她的便宜大儿子就没主动跟她说过话,居然为了吃的开口:“鸭子杀掉还得脱毛,晌午来不及,下午再做。”

    “你,你去吧。”钟大娃挥挥小手。

    宋招娣笑笑,到楼上拿两个大白兔奶糖,冲一大碗麦乳精,把勺子和糖果递给他:“给弟弟一个,渴了就喝麦乳精。”

    钟大娃眼中一亮,伸手抓过来,犹豫一下,说声谢谢。

    宋招娣走到门口隐隐听见,回头看过去,大娃正低头剥糖果,摇头笑了笑,就去厨房和面。

    刘灵只会吃,不会做。原主会做饭,配上很会吃的灵魂,让钟建国胃口大开的“蒜蓉生菜”,在换了芯子的宋招娣这里就是一道家常小炒。

    便宜儿子是小吃货,宋招娣就把钟建国买的青菜叶子切成细末,用擀面杖捣出汁,连同菜末一起和面。

    面得醒一会儿,宋招娣就出去修整坑洼不平的院子。

    段大嫂走到钟家门口,正好看到宋招娣挥着锄头锄地:“这么热的天,怎么不等下午再翻地?”

    “趁着没下雨先弄好,回头雨下下来把地浸湿,明儿刚好种菜。”十一点左右,室外温度有二十七八度,换成刘灵本人绝对受不了。原主干惯农活,没有太阳的情况下,这个温度对原主的身体来说不算热。宋招娣说话间看清段大嫂端的东西,颇为惊讶,“嫂子这是做什么?”

    段大嫂:“我们家的人少,吃不了这么多,黄瓜不吃也是变老。”顿了顿,“我放屋里去?”

    “放在压水井旁边,我待会儿洗洗。”宋招娣瞥到段大嫂的双手,忍不住说,“嫂子家种的菜多又怕老,就腌起来啊。酸黄瓜,酸豆角,酸白菜,留着你们冬天吃。”

    段大嫂脚步一顿,笑道:“老刘和家里的两个孩子不喜欢吃,冬天宁愿啃蒜瓣、吃干饭也不吃这些,每样腌一小坛就够我们吃到明年开春。”

    宋招娣见状,放心下来:“赶明儿嫂子腌菜的时候喊上我,也分我一点。我喜欢吃。”

    “行啊。”段大嫂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洗衣、做饭、打理菜园子。以前闲的时候也曾来钟家找过大娃的亲妈聊天,只是段大嫂听她说话文绉绉的,来三五次就不爱主动过来。

    从她爱人刘师长口中得知宋招娣和她一样是农村人,段大嫂很高兴,对于宋招娣开口要菜,没生气,还觉得宋招娣不跟她见外,“回头想吃什么菜,直接去我那儿摘。”

    宋招娣笑道:“好的,嫂子。”

    “地什么时候收拾都成,别中暑了。”段大嫂见她脸通红,忍不住念叨,“怕耽误种菜,等小钟回来了叫小钟收拾。”

    宋招娣:“我知道。嫂子,我就不送你了。”

    “不用,不用。”段大嫂走出去就忍不住感慨,钟建国的这个媳妇会过日子。

    宋招娣看着水井边的黄瓜和番茄,转向便宜儿子:“大娃,你的这个段伯母以前也这么好?”

    “好呀。”钟大娃的眼睛直勾勾盯着番茄,“我饿了。”

    宋招娣顺着小孩的视线看过去:“我待会儿做煎鸡蛋。”顿了顿,“想吃番茄还是黄瓜,我给你洗。”

    “不吃。”小孩脱口而出。

    宋招娣险些笑喷,强忍着笑把地修平整,就去厨房擀面。待锅里的水沸腾,面条下锅里,香味飘出来,宋招娣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可算做好了。

    “好了吗?”钟大娃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宋招娣伸个懒腰:“好了,在外面等着。”

    “绿色的面条?”钟二娃坐在小板凳上,低头一看,瞪大眼,“是绿色的面条欸。”

    宋招娣一边喂三娃吃鸡蛋羹一边说:“是绿色的面条。有点热,吹一下再吃。”

    “绿色的面条可以吃?”钟大娃歪着头好奇地问。

    宋招娣:“面条变绿是蔬菜汁染的,好不好吃?钟大娃小朋友,跟我说实话,我吃过饭就杀鸭子。”

    钟大娃装作没听见,咬一口煎鸡蛋。

    “我从不说假话。”宋招娣道,“三娃的鸡蛋羹吃完,我就要听到。”

    大娃抬头瞪她一眼,坏女人:“好吃!”

    “听见了。”宋招娣道,“大娃,我喜欢诚实的小孩。二娃,鸡蛋好吃吗?”

    二娃抿嘴笑笑:“好吃。”

    “真乖!”宋招娣不吝夸赞。

    饭后,宋招娣把一楼的两条长椅并在一块,又把钟建国床上的席子抽掉拿到楼下,让三个孩子坐在椅子上玩。

    钟大娃拿着拨浪鼓逗弟弟,眼睛却时不时往厨房看。然而,他晌午吃的面条,面条里面的糖碳水导致人犯困。以致于宋招娣还没和好做馒头的面,三小只就撑不住了。

    宋招娣感觉客厅安静下来,出去一看,三个便宜儿子睡的横七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