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昨晚他们回到官邸后,陆琢就同罗桓去了县衙,两人忙于梳理案情一夜未归。

    睡了一个思绪纷乱并不安稳的觉,沈瑜醒来,稍加收拾后便踏上了返回乐安的归途。

    破晓未至的清晨,天地间还是一团暗沉沉的颜色。

    沈瑜登上马车,从窗牖处望去,并没有陆琢颀长的身影,她微抿了抿唇。

    “沈姑娘,我们出发吧?”

    是李昭沉稳的声音。

    沈瑜放下帘子,微微颔首:“走吧,李大哥。”

    从山阳县到乐安有一百余里,若是孙六赶车,得走上一天半的功夫。

    但换做李昭的话,大半天时间也就够了,即便中途先去一趟茶花村的吴坊主家中送夏石斛,天黑之前他们也能回到乐安。

    傍晚时分,夕阳渐沉,霞光漫天,他们顺利回到乐安县。

    一路劳顿,有些乏累,沈瑜没有去铺子,而是先回了城郊的宅子中。

    院内静悄悄的,张妈正在厨房淘米,听到外面的脚步声,忙起身走了出去。

    她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院中刚进来一抹熟悉的窈窕身形,不是自家小姐,又是谁?

    只是出去奔波几日,本就巴掌大的小脸看着又清瘦了几分。

    小张妈接过沈瑜手中的行囊和一包药材,心疼地说:“小姐累不累,饿了吗?晚饭一会儿就好,小姐先去房中歇息一会儿。”

    一半夏石斛留给了吴坊主,沈瑜带了剩余的回来给自己的母亲服用。

    那老伯也不知何时囤积的夏石斛,已经晾晒好了,生切成片后便可以入方熬药。

    在山阳县经历的事犹如一场夜梦,醒来后其余慑便逐渐消散。

    至踏进了自己家的这方小宅院,沈瑜的心神终于放松下来。

    她揉了揉眉心,笑说:“张妈辛苦了,这药是夏石斛,您先收好,按照娘亲以往的药方来煎服即可。”

    张妈掂了掂药材的分量,阿弥陀佛了一句,喜笑颜开地说:“这药可是足足的了,夫人连日服用下去,想必不久就会大好了。”

    说完,张妈飞快地提起行囊放回沈瑜的房内,又折返回来,把药包中的药打开,一一分成若干小包,又细心地将沈夫人用药中的陈皮去掉,以夏石斛替代,准备完之后就进了厨房,一边做晚饭,一边通开小泥炉,将药放到药吊子上煎熬。

    沈瑜净过手,捏捏自己的脸颊,做出一副如常模样,打算去堂屋的内室看望母亲。

    自打沈瑜外出办事,不过短短几日而已,刘氏却日夜悬挂于心,她听到沈瑜回家的声响,已经从内室慢慢走了出来,枯瘦的脸上也洋溢出来笑意。

    桌案上放着的一个黑木匣子打开,她坐在竹椅上,轻声说:“瑜儿,过来。”

    沈瑜快步走过去,俯身依偎在刘氏的膝旁。

    她眼神亮晶晶地看着娘亲,神色中是掩饰不住得欢快:“我带了药回来,娘亲按时服用,咳嗽的病症一定会好起来的。”

    刘氏爱怜地摩挲几下沈瑜缎子似的乌发,稍顿了顿,又将匣子中的一张请帖拈出。

    “这是城北李员外家近日下的帖子,近日李员外的老母八十高寿,邀我们相去庆贺,只是。。。”

    刘氏话未说完,沈瑜却明白其中的事由。

    自父亲流放后,乐安有些脸面的大小人物都恨不得撇清与她们家的任何关系,李员外差人来下帖子,想必是有其他的缘故。

    刘氏解释了一番:“李员外的长女名唤李苑,与我年纪一般大小,若论起辈分来,你该称呼她一声姨母。未出阁前我们是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只是自她嫁给府城富商赵家,三年五载不回来一趟,我们感情也逐渐变淡了。这次她祖母高寿,她带着自己的儿子赵升从府城特意赶回来庆祝,想也是让她的父亲提前给咱们下帖子,好在一起叙叙旧情。”

    但刘氏不太想去,她如今身子不好,吹不得外面的风,吃不下席面上的酒食,也不愿意听到别人将自己家的事当做谈资。

    “若是想见面,我们私下闲聊也是可以的,未必非得到她祖母的寿宴上相见,”刘氏顿了顿,无奈地笑一下,“我今日同你商议,便是打算回绝了这请帖,到时候着人送上一份寿礼,也不算失了礼数。”

    沈瑜听母亲说完,犹豫了片刻。

    她打开请帖看过,思量数息,心中蓦然有了一个主意。

    李员外家中富庶,这次他的母亲高寿,想必邀请的也是乐安县有些身份的人物,她正发愁如何将她的食铺和脂粉介绍给那些富贵家的女眷,这不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吗?

    “娘亲,您若不想出面的话,我替您去,”沈瑜握了握刘氏的手心,“寿礼我已经想好了,娘亲放心就行。”

    ~~~~~~

    晚间,沈瑜的房内掌着灯。

    春燕与秋霜依次从铺子返回宅中,看见小姐回来,两人都忙上前携着她的手施礼问安。

    沈瑜命她们在桌旁坐下,亲自倒上茶,笑道:“不要那么多礼数,我还要谢你们尽心照看铺子。”

    几日没回来,她今晚需得先了解两家铺子的经营有无异常。

    自打春燕管理起“食来香”包子铺以后,算账的头脑越来越清楚,以前大大咧咧的性情也变得沉稳了不少。

    她喝了大半盏茶,不疾不徐地汇报:“小姐,这几日铺子生意稳定,每日食客数在一百左右,所得进项差不多是一两银子,除去分摊到每一天工银和饭食成本,纯利为五钱银子上下。”

    沈瑜点头,包子铺的进项情况不错,但目前只有三人,实在太过劳累,需得补充些人手好。

    “从明日起,再招两个勤快手巧的女子到包子铺里帮厨。”

    不在柜台前抛头露面的活计而是到后厨做包子,这样的人手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找到的,春燕应下。

    沈瑜翻过她记录的账册,叮嘱一句:“你往后不必再做后厨的活,把心思放在铺子的管理上,除了盯紧铺子里的食材,计算每日的进项和成本,还要用心查看周边铺子的情况,看看有无大小合适的租赁铺面。”

    春燕心中一喜,小姐看的长远,已经在思考要将铺面扩大的事情了,她根本没想到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