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廖昌盛在文娱行业里混迹多年,虽然不算是天赋异禀的娱乐商人,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还算灵活的脑子,很会在行业里抓时机。

    经商的,你可以欠缺业务能力,不够专业。但你一定要看得懂市场的发展方向。

    廖昌盛就是这种,没什么艺术细胞,但是能够摸清大众娱乐心里,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在规划自己公司发展方向的奇才。

    之前捧廖志勋,就是因为廖昌盛看到了文娱圈韩国欧巴大行其道的市场。

    2005年,算是韩流文化第二次入侵大陆。被这个新世界的娱乐圈称之为后HOT时代。

    当时一个特别著名的韩娱偶像团体,“超级少年”,在国内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

    尤其是团体之首的韩耿,以刻苦努力的励志形象,迅速成为优质偶像。

    看到了韩耿的成功,很多国内的娱乐公司都纷纷效仿,但是推出来的这些本土偶像实在是LOW到爆,无论从外形包装,还是作品,都是山寨中的山寨。

    人家韩耿一出道,以健康、励志的优质形象,迅速得到年轻人的大肆追捧。

    而那些国产偶像一出道,都跟那个年代流行的非主流似的,要气质美气质,要长相没长相。

    几个洗剪吹非主**神小伙凑在一起拍出来的宣传照,更像是城乡结合部的无业青年要出去打群架的摆拍。

    廖昌盛当时意识到了国产和韩流的差距,斥重金,押宝在廖志勋身上,让他去韩国镀了一层金。再加上国内的不断炒作。一回来,还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只可惜,廖昌盛虽然看得懂市场,但是玩不明白音乐。

    他分不出音乐的好坏,导致廖志勋回来之后,作品平平无奇,与大家的期待相距甚远。被人诟病为,驴粪蛋表面光,里面啥都没有。

    导致廖昌盛押宝失败的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不当。

    自己的左膀右臂,袁瑞和彭一山。一个管业务内容,一个管市场推广,艺人培养。

    但廖昌盛早就看出这俩人心怀鬼胎。

    彭一山一直在捞黑钱,他的重点不是放在作品推广和艺人培养上,更多的想的是自己怎么从中捞钱。

    袁瑞就更可恶,这家伙业务能力平平,靠着一点人脉和自吹自擂,在这个圈子里,浑水摸鱼。

    在公司这几年,没做出什么成绩,没搞出过任何一个好作品,但是溜须拍马的本事可是第一名。

    就这左膀右臂,成了凌云娱乐的毒瘤。

    但凡廖昌盛能懂点业务,都能把张凡尽早的发掘出来。

    可惜,刚冒头的张凡,就让他廖昌盛踢走了,不仅仅踢走了张凡,还把朴书这个摇钱树也踹走了。

    这些日子,他追悔莫及。

    朴书的专辑赚钱越多,廖昌盛的心里就越难受。这些天的不断煎熬,廖昌盛终于找来张凡,想跟他谈谈,救公司于危难之际。

    “小凡,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你也知道,公司状况一直不好。在廖志勋身上,投资了很多,但是没什么回报。一时的热度,现在也快散尽了。”廖志勋说到。

    “廖董,我早说过的,三少爷没有作品,靠着您硬推是推不起来的。在这公司里,他是个少爷,但出了公司,就是要作品说话的。”

    “他算狗屁少爷!就是我一个远方亲戚,从辈分上排,他叫我一声叔叔。我当时就是看他形象还可以,也会唱歌,所以想要包装他。把宝压在他身上,是我的失误啊,不过,更大的失误,是我不该把你辞退。”看着廖昌盛的眼神,他说的绝对是心里话。

    “廖董,您当时轰我走,我可以理解。毕竟,这涉及到一些私人的问题。我手伸的太长,不该干涉您家里的事情。”

    廖昌盛看着张凡,突然问道:“你跟丽颖还有联系吗?”

    “她不是去拍戏了吗,估计也挺忙,基本上没联系。”

    张凡撒了个谎,这些天虽然都很忙,但是廖丽颖基本上每天一有空闲就给他发短信,说说自己的拍摄情况。

    有时候张凡一忙起来,就顾不得回,但对方也不在乎,就好像把张凡当成了自己笔记本,记录一下每天的所作所为,宣泄一下心情。

    “我当时不应该为丽颖的事情把你辞退,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失误。你和朴书,才是我们公司真正的瑰宝,可惜,现在都不在了。”看得出来,廖昌盛追悔莫及。

    张凡不动声色,只是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