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春节过后,黛玉回京之事提上日程。

    这日,黛玉、江凌并林如海一起在街上选购带回贾府的年礼。

    现正是正月初一,各家各户出门走访亲戚,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卖各色小吃的推车、就地卖些果蔬的农家小摊儿、人来人往的各式铺子、挂着大红灯笼的酒楼……看得黛玉目不暇接。

    她跟着父亲和江凌到相熟的铺子挑选了诸如古董、名家字画等礼物给贾府的男丁,又到生意火爆的珠宝阁里给贾府女眷买了样式新鲜的头面。

    现只剩下给姊妹们的礼还未挑选好了——以她们之间的情谊,礼物不在名贵而在心意,因此还是亲自挑选的好。

    又拉着父亲和师兄逛了些时日,黛玉只给迎春选出了一本棋谱、给探春挑好了一本字帖、给惜春买了些画具、给宝钗寻得了一本难得的诗集。

    只是这些不过是寻常物件,并没有什么稀奇,因此黛玉仍一路往前逛,希冀能淘些新鲜玩意儿给姊妹们玩耍。

    一行人又走了十来步,只见一个老奶奶正往摊子上摆些竹雕、木雕,以及竹编的小篓子等物,虽然工艺难登大雅之堂,但其中自有一番质朴可爱。

    黛玉一样一样地仔细看过去,不肯稍加遗漏。林如海和江凌也有些兴致,一人捧了一个根雕笔筒仔细端详。随行的仆人也乘机蹲在地上想给家人带些有趣价廉的礼物。无人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长得老实巴交的汉子一直悄悄地尾随其后……

    【甄家密室】

    “老爷,林如海留不得了!还有他那个精明的弟子,也辣手得很……”

    一个穿着青色长褂的中年男人一边盘着核桃一边和甄家的当家人甄应嘉说话。

    “一个朝廷命官、一个有功名的举子,恐怕不好办哪……”

    “但那本要紧的名册现还未找到,林如海又病得蹊跷,不警告他一番不能使我安心……听说他膝下只有一个嫡女?”

    甄应嘉捧着茶碗,高坐在上首,有一搭没一搭地啜饮茶水,眼睛眯着,遮住了其中的精光,慢吞吞地和青衣人讲话。

    “确只有一个嫡女,老爷的意思……”

    青衣人说着,拿手在脖子上比了个抹喉的手势,询问甄应嘉示下。

    “诶,这就粗鲁了。”

    “一个貌美如花的官家千金,据说出生时还有些异象,一刀子解决了岂不可惜?”

    “我们楼子里头正缺这样的稀罕人物,那些瘦马已经满足不了盐商们的胃口了,林如海的闺女想必到时候人人争抢——”

    甄应嘉捋了捋修剪整齐的胡须,满足地喟叹道。

    “妙啊,妙啊!”那青衣人颌首称赞,拍了拍手,命令几个突然出现的黑衣人道:“你们几个速速去办了,小心别伤着林姑娘的面皮……”

    几个黑衣人磕了头,飞快离去了……

    【扬州坊市】

    黛玉等人仍在老奶奶的摊子上东挑西拣,尾随他们的汉子已给其他乔装的同伴打了个手势,几人正不同声色地朝黛玉一行人聚过来……

    他们扮成小混混勾肩搭背地往小摊走,期间撞开几个路人,吓哭两个孩童,嘻嘻哈哈,十分嚣张。因街上人声鼎沸,黛玉等人竟未察觉。

    这几个人挤开林家随从,大模大样地捡起竹雕丢上丢下地玩儿。黛玉不欲起纷争,叫丫鬟燕鸥拿了东西去结账,自己皱着眉预备离开。

    正是此时,一个穿着褐色短打的男人突然暴起,用沾了迷药的帕子捂住黛玉的口鼻拖着就要往外走,其他同伴则分散开随时准备为他断后。

    林家的随从见黛玉遇险,反应也不慢,一人去追褐衣刺客,余者五六人拔刀护在林如海和江凌身前。周围路人作鸟兽散,摊主老奶奶受了无妄之灾,亦丢下这一堆东西,淌眼泪颤巍巍避走了……

    江凌脸色阴沉、眉峰紧锁,刷的一下拔出了腰中佩剑,回头看了林如海一眼,也追着褐衣刺客去了。

    林如海亦五内俱焚,见刺客目标是黛玉,赶紧命其他随从去施救,自己只带了一个人快马加鞭到府衙召集人手……

    【坊市暗巷】

    褐衣刺客并其同伙带着黛玉走得并不快,几人对视一眼,分头行动。三人带着黛玉躲藏到暗巷里等待接应,其余人扛着提前装扮好的人偶吸引林府追兵。

    此计果然奏效。重重人海相隔,林府随从看不真切人偶真面目,度其穿戴,只以为是自家小姐,紧紧追了上去……

    只有江凌心里眼里都是黛玉,一瞧便知道不是她,理也不理那个假人偶,在周围四处搜寻起黛玉的踪迹来。

    他焦头烂额地四处打听,正搜寻无门,见一个梳着双丫鬓的小囡囡手上举着一支玉簪子,正是黛玉今日出门时所戴,连忙上前询问。

    “小朋友,能不能告诉哥哥你这个簪子哪里来的?”

    小囡囡的娘紧紧牵着她的手,观江凌的穿着料想他非富即贵,神色有些紧张,连忙道:

    “公子,这可不是我们偷的,是刚刚有个姑娘掉的……”

    江凌哪里有心情跟她说些有的没的,复又问道:“那你是否见到她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