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瑶和大牛相互看了一眼对方,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疑惑和担忧。

    在他们的想法中,这东西根本不值钱,市场上最贵的时候,撑死也就六七毛一斤,那还是在大豆减产的时候。

    两人根本无法想法,陈松为何对大豆会涨价这件事,有这么强烈的信心?

    陈松当然也没办法直接说自己知道未来的发展,能预知大豆涨价到恐怖的地步。就算陈松敢说,估摸着王瑶和大牛也不会相信。

    “陈松,大豆这个,你要不要再考虑下,这东西怎么可能赚钱,它还没水稻价钱高呢?”王瑶虽然很相信陈松,但这毕竟决定了一万六千块钱的下一步方向,若是投入到了一个不赚钱,甚至可能亏本的行业,那岂不是哭死。

    “对啊阿松,我们为什么不干点其他的,我之前去县里听人说了,国家还鼓励农民开办粮油厂呢,我感觉这也是一条路子。”

    大牛走南闯走,知道了不少消息,对陈松将钱全部投入大豆,也有些想不通。

    “可以嘛,大牛想不到你也关注政策呢?”

    陈松笑了笑,没有做解释,倒是有些佩服大牛的讯息。

    自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铺开到全国上下的农村后,一直到83年现在,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是粮食产量两年增产增收,连带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指数提高,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比城里人更早富了起来,提早买上了电视机,自行车等产品,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也因此,国家在看到农村的巨大潜力后,基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的路线,开始鼓励农民们集资办厂,特别是粮油类工厂纷纷建立,村办、乡办企业开始崛起。

    当然现在这个政策还没有正式发布红头文件,不过已经有不少人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文章,对讯息敏感的人,已经开始提前准备了。

    杨家村的那个红砖厂,正是基于此才从村里的企业落入了杨大勇的手里,只不过杨大勇使用了点小手段,避开了集体产业这个点。

    陈松本来也有办厂这个计划,但发现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具体的红头文件要在80年代后期才正式下发,现在村里,乡里都还没有苗头,镇上领导班子估计也不会松开这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