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高粱河之战七年后,公元986年(雍熙三年)正月,雄州知州贺令图等边疆帅臣,上书说:

    “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韩德让宠幸于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

    宋太宗于是决定,再次出兵北伐收复幽云,并发布了《北伐谕幽州吏民诏》。

    出兵前,宋太宗遣使分别去渤海和高丽国,试图与他们相约,共同出兵,夹击辽国,但均无结果。

    此次北伐,计划出兵二十万,兵分四路,在东西两线展开,先声东击西,用东线牵制辽军,用西线直取云中,然后,四路大军合围幽州。

    曹彬担任全军主帅,参战将领达三十多名。各路主帅分别是:东路军曹彬、西北路军米信、中路军田重进、西路军潘美。

    宋太宗命东路军和西北路军十万主力,沿东线北上,声言欲夺取幽州,实施佯动,持重缓行,目的不是攻占郡县,而是将辽军主力吸引在东线,使之无暇西顾,以保障西线大军顺利夺取山后诸州。同时,命西路军出雁门关,直取云中。中路军自定州北上,出飞狐口,切断并阻击西援之辽军。西路军收复云中后,立即与中路军汇合,挥师东进。然后,东路和西北路大军强攻幽州,中路与西路迅速跟进,四路合围,一举攻克幽州。

    对于此次北伐,宋太宗信心满怀。因为此次出征,朝廷已做了充足的物资准备。他希望这次北伐,能完成兄长生前没有完成的收复燕云之大业。

    诸将出发前,宋太宗专门召开会议,叮嘱说:“持重缓行,勿贪小利以要敌。”

    有人认为,宋太宗的战略计划存在问题:一是几路大军过于分散,不能及时有效进行配合;二是东路军主力等待战机的时间过长,容易出现不测之变,而后来果然出现了不测之变。

    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因为东路军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很明确,也很重要,那就是牵制辽军主力,使之无暇西顾,而不是消极等待战机。

    宋太宗还下令宋军水师,在渤海湾集结待命,准备攻击辽国后方。但后来并没付诸行动。

    三月,战争首先在东线打响,西线大军也迅速出击。诸路大军,出兵顺利,捷报频传。东路军很快攻占固安(今河北固安)和涿州(今河北涿州)。西北路军则攻取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和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中路军迅速攻克飞狐口要隘,进军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则一举夺取寰州(今山西朔州东)与朔州(今山西朔州)。

    辽国此时的主政人物是辽太后萧绰,即史上赫赫有名的萧燕燕、萧太后。她美丽聪慧,有胆有识。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景宗在公元980年突然驾崩,年仅十二岁的辽圣宗继位。当时,辽国内部政治斗争激烈,面对虎视眈眈的诸王宗室,萧绰重用韩德让、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三人,终于控制住了政治局面。

    萧绰将幽州诸事委托给耶律休哥全权处理,以耶律斜轸为北枢密院使,以韩德让总理宿卫事保护宫廷安全。据说,萧绰年少时,曾许配给韩德让,二人关系很是密切。

    萧绰获悉宋朝从东西两线大举北伐,立即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她派耶律斜轸率部驰赴云中,以抗击西线宋军。同时,令各路精兵火速增援幽州,由耶律休哥统一指挥,抗击东线宋军。随后,萧绰与辽圣宗也率领大军,亲赴幽州前线。

    幽州留守耶律休哥用兵灵活主动,他晚上派轻骑前去骚扰宋军,白天则用精兵虚张声势迷惑宋军。同时,又悄悄派出精锐到宋军背后设伏,断掉宋军粮道。

    曹彬率十万大军在涿州驻扎了十天,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出涿州,撤回雄州。

    宋太宗闻讯大惊,令东路军立即与西北路军汇合,沿白沟河、新城一线驻扎,养精蓄锐,待西线两路大军收复山后诸州挥师东进时,再全师迅疾北上,围攻幽州。

    此时,宋军在西线战果辉煌。四月中旬,山后九州已占领过半,势如破竹。闻听西路军所向披靡,东路军曹彬手下诸将求功心切,强烈要求继续出兵北上。于是,东路军“乃裹五日粮,再往攻涿州”。

    三十四岁的萧绰身披戎装,英姿飒爽,亲率辽军骑兵主力,在涿州城东五十里处扎下御营。萧绰与耶律休哥两路骑兵主力,已对宋军形成钳夹之势,准备在涿州一带,与东线宋军决战。

    曹彬来到涿州,发现情形不妙,急令大军冒雨南撤。五月初三,当宋军退至岐沟关时,遭到辽军两路骑兵的围攻。宋军溃败,损失惨重,溺死于拒马河者不可胜计。“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接着,辽军在西线也大举反攻,耶律斜轸率军在安定西与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两军激战,宋军败退,损失万余人,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

    合围幽州的战略计划,显然已经落空。为避免更大损失,宋太宗下令西线各军撤出战场,并令潘美率西路军护送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迁徙到内地。

    田重进率中路军将士安全撤回,并带回部分百姓。可西路军却牺牲了一员大将,即杨业,就是评书《杨家将》中杨令公的原型。杨业被监军王诜所逼,孤军出战,力竭被俘,绝食而亡。西路军主帅潘美因此被降职三级,监军王诜被革职流放。

    对于此次北伐,前宰相赵普并不赞成,他写了篇《谏雍熙北伐》,力劝宋太宗收兵息战。

    北伐失败后,宋太宗给赵普一份手诏,向其解释失败原因:

    “朕昨者兴师选将,止令曹彬、米信等顿于雄、霸,裹粮坐甲,以张军声,俟一两月间山后平定,潘美、田重进等会兵以进,直抵幽州,然后控扼险固,恢复旧疆,此朕之志也。

    奈何将帅等不遵成算,各驰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远斗,速取其郡县,更还师以援辎重,往复劳弊,为辽人所袭,此责在主将也。”

    作为雍熙北伐的主将,曹彬自知指挥失误,罪不可恕。回京后,他身穿素衣,来到宫阙,“自请受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