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宋徽宗继位后,启用变法派蔡京为相,派王厚、童贯率军西征青唐羌,收复失地,宋军兵锋直指青海湖。这引起西夏惊慌。西夏急忙发兵,攻击大宋重镇会州(今甘肃靖远)。刘法率军迎敌,击败夏军。宋夏矛盾迅速恶化,双方开始出兵争夺横山地区。宋朝采取“构筑堡寨、步步为营”的战略战术,西夏则针锋相对,筑城守险,寸土不让。

    面对宋军节节蚕食的攻势,西夏急忙请辽国出面调解。1106年,辽国天祚帝遣使来东京,向宋朝施加压力,替西夏请求归还失地,西夏也“奉表谢罪,词极恭顺”。宋徽宗同意归还崇宁以来新占之地,宋夏于是又议和罢兵。

    现在,西夏忽然又挑起事端,宋徽宗决定予以狠狠打击。

    童贯衔命来到西北前线,立即作出部署,对西夏展开反击。1115年正月,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今青海乐都南),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步兵五万出会州,童贯率中军驻兰州,策应两路大军。

    刘仲武至清水河筑城,留兵屯守。刘法在古骨龙(青海东都北)与夏军展开激战,斩敌首三千级,大获全胜。西夏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这年二月,宋徽宗下诏任命童贯总领宋朝西北边疆的环庆、秦风、泾原、河西、永兴、鄜庆等六路经略安抚使,统一指挥西北边防军队。经略安抚使,是宋仁宗于1039年因与西夏作战需要而首先在陕西设置的,是路一级的帅臣,即军区司令长官。宋徽宗将西北这六个军区委任童贯总管,目的是提高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以掌握战争主动权。同时,也体现出对童贯的高度信任。从此,宋朝整个西北地区的精锐之师,都在童贯的掌控之中。

    童贯生于1054年,比蔡京小七岁。他是宦官,同时也是朝廷大臣,具有双重身份。他身材高大魁梧,下巴上生有稀稀疏疏的胡须,皮肤黝黑,“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童贯既然是宦官,为什么还长胡子呢?这是因为,他不像其他宦官那样从小净身入宫,他入宫时已年近二十岁,身体已发育成熟。一般来说,宫廷不接受成年人净身入宫当宦官。那么,童贯是通过什么渠道入宫,当起上宦官的呢?这件事不见史书记载。但我们知道,童贯与宋神宗时大宦官李宪是同乡,都是开封府祥符县人。童贯入宫之后,即拜在李宪门下为徒。据此来看,童贯入宫,很可能与李宪有直接关系。

    李宪是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的。宋神宗继位后,李宪逐步得到重用。1070年(熙宁三年)宋神宗初次派他到西北前线,他就显示出超凡的军事头脑。回宫后,升任后院勾当,掌管苑囿、池沼、台殿、种艺、杂饰等。宋神宗每次游幸,他都陪侍在旁,深得宋神宗信任。

    1073年(熙宁六年),宋神宗任命李宪为监军,去西北前线与大将王韶协力进兵。

    童贯大概就是在这一年加入到宦官队伍的。童贯这年恰好虚岁二十。李宪在1073年开赴前线之前,曾回过一次家乡。作为同乡的童贯,就是抓住这个机会贴上李宪的。从李宪身上童贯获得了启发,觉得入宫当宦官也可以改变人生命运,也可以实现飞黄腾达之梦想。于是,他找到李宪提出了净身入宫的请求。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么,童贯便不可能有机会拜在李宪门下为徒。因为,此后数年间,李宪戎马倥偬,基本上都是在西北前线率军作战。

    童贯年轻时长得很帅气,身材挺拔,仪表堂堂,气质不凡。或许李宪觉得,这孩子面相不俗,以后也许能有点出息,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后来在军权上竟超过师傅李宪,执掌宋王朝兵权达二十多年之久。但最终却落得一个比李宪更加可悲的下场。

    童贯年轻时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梦想出人头地,梦想成为上层社会的精英人物。梦想,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一种内生动力。没有梦想便没有舞台。没有梦想便没有目标。童贯读过书。在北宋那个年代,读书的确能够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宋真宗名言。许多寒门子弟,就是通过读书与科举脱颖而出的。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除了读书科举之外,似乎再没有其它能够进入社会上层的通道。

    童贯也像其他读书人一样,很想金榜题名。他读书很用功,起早贪黑,背诵了许多经典名篇,打下了一定的经文功底。可是,童贯只读了四年私塾便辍学了。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出现重大变故,家庭经济出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