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延庆率领刘光世、杨可世、高世宣、郑建雄等将领,在卢沟河边站了一会儿,观察了一下对岸敌情,然后来到前军军部,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军事会议。

    刘延庆在会上命令诸将:“现在敌情不明,不能仓促出战。要多开壕沟,多挖堑道,坚壁营垒,以待时机。”

    随后,刘延庆与刘光世、杨可世等回到良乡统帅部。

    晚上,终于回来了两名侦察斥候,向郑健雄报告说:“河北岸壕堑纵横,再往北不远,有一大片杨树林,东西连绵数十里。辽军主力隐藏在林中,枕戈以待。”

    郑健雄问:“大约有多少兵马?”

    斥候回答:“看不太清楚,大概不会少于五万人马。东边还有一个很大的养马场,估计得有数千匹马。道路已全部封锁,行人不得前进。”

    郑健雄决定亲自去一趟良乡,将这一重要情况报告给刘延庆。他带上十几个亲兵,骑马朝良乡驰去。卢沟河距离良乡只有三十里路,在这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三十里路并不长。

    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满天星光在头顶上闪耀。星垂平野阔,秋夜静无边。郑健雄心头忽然冒出两句诗。郑健雄本是一个文人,阴差阳错,居然当上了将军。他跟随刘延庆抗击西夏,又平定方腊,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走到良乡东北燎石岗附近时,郑健雄忽然发现有一大队骑兵,绕过燎石岗,直奔良乡而去。郑健雄判断,这肯定是前来偷袭的辽军。郑健雄赶紧派人去良乡,向刘延庆报信。同时,为吸引辽军,他们立即朝辽军射击。

    这是萧干亲自率领的辽军突袭队,他们要绕到良乡南侧,偷袭宋军粮仓。遭到郑建雄攻击后,他们随即调转马头,朝郑健雄一行人冲来。郑健雄急忙跑进瞭望塔内,与塔内守兵汇合,一起朝辽军射击。

    萧干见状,当即改变计划,集中人马向瞭望塔发起猛攻。不久,攻入瞭望塔。郑健雄与塔内守兵因寡不敌众,全部殉难。

    等到杨可世率援军赶到燎石岗时,辽军已撤出战斗。宋军一直追到卢沟河畔,也没见到辽军踪影。杨可世要率军过河追击,遭到刘延庆严厉训斥。望着滔滔东流的河水,杨可世无可奈何。

    前军将士听说郑健雄殉国,纷纷请战,强烈要求杀过卢沟河,为郑将军报仇。刘延庆再三强调,严令任何人不许擅自过河,否则军法从事。

    刘延庆其实对郑健雄也是很有感情的,他对诸将说:“健雄跟随我多年,追击西夏,征剿方腊,他处处打先锋,没想到今夜却在燎石岗为国捐躯。我跟健雄感情最好,他壮烈殉国,我比谁都心痛。但是,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我们身处前线,一定要理智,不要冲动。各军要严守阵地,尤其要加强河防,警惕辽军再次过河偷袭。”

    刘延庆的想法是,只要我军在卢沟河畔保持高压态势,辽军就坚持不了多久,就会不战自溃。现在是比实力的时刻,也是比心理承受力的时刻。两军对峙,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一连数日,两军隔河相望,相互对峙,谁也不敢前进,谁也不甘心后退。

    萧干夜袭燎石岗也损失了不少兵马,并没赚到多少便宜。他觉得,宋军战斗力也不是很差劲。他一直在计划偷袭宋军粮寨,希望以此逼迫宋军后退。但看到眼前宋军严阵以待的态势,他也不敢轻易过河,不敢轻举妄动。他觉得还是小心谨慎为好,毕竟自己手中兵马实在是太少,损失不起。

    童贯获知郑健雄在良乡殉国,也很难过。他对刘延庆连续多日在卢沟河与辽军对峙,不主动过河作战,很不满意。十月二十三日,童贯派人给刘延庆下达进军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