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六千名宋军骑兵已在燕京城东门外集合完毕,准备入城。这时,郭药师向杨可世等将领建议道:“咱不能把军马全部开进城去,应留下一千军马埋伏在城外。”

    杨可世问:“为什么?”

    郭药师回答:“一是阻击萧干或耶律大石可能回城的援军,二是我们入城作战万一不利,退出时也好有个接应。”

    杨可世点点头,觉得郭药师言之有理,便问高世宣、杨可弼、赵鹤寿:“你们谁愿留在城外?”

    高世宣、杨可弼、赵鹤寿三人都不吱声。很明显,他们谁也不愿意留在城外。进城攻击是主角,留在城外阻击是配角。谁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做主角,而去做一个配角?

    郭药师想,杨可弼是杨可世的兄弟,不可能把他留在城外。高世宣是杨可世的老搭档,也不可能把他留在城外。赵鹤寿是自己的部下,只有把他留在城外了。郭药师说:“赵将军你留下吧。”

    赵鹤寿心里虽然很不情愿,可军令如山,也只好服从。

    杨可世见郭药师很大度,心里很是佩服。

    其实,郭药师这是在故意排挤赵鹤寿。他觉得赵鹤寿自从去雄州拜见童贯回来后,似乎有些变化。他怀疑赵鹤寿与童贯达成了什么秘密协定。这次偷袭燕京,他本来不想让赵鹤寿参加,可刘延庆硬是安排赵鹤寿跟随而来,这更加重了他的疑心。

    赵鹤寿不清楚郭药师的真正用意。他只是认为,郭药师可能担心自己抢功。赵鹤寿不明白的是,自己究竟在哪里得罪了他?自己还向童贯隐瞒了他放走萧干这件大事,他不仅不感激自己,反而如此排挤,这让赵鹤寿心里既郁闷又怨恨。

    清晨,燕京城内大街上冷冷清清,很少有行人,大多数居民都还沉浸在睡梦之中。入城宋军分批悄悄入城,来到悯忠寺门前重新集结。郭药师和杨可世计划在这里分兵行动。

    悯忠寺(即今北京法源寺),是大唐贞观九年(645)开始建造的。唐太宗李世民建造这座寺庙的目的,是纪念在跨海东征中殉国的将士。可是,寺庙还没建成,李世民就去世了。寺庙最终落成于武则天通天元年(696)。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幽州发生大地震,悯忠寺被毁。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辽道宗耶律洪基下诏重建,并改称“大悯忠寺”。

    郭药师命令常胜军七名将官,各率二百骑兵,前去抢占燕京城的另外七座城门。

    杨可世下令大军分为左右两路,杨可世和郭药师率领左路,高世宣和杨可弼率领右路,分头向位于燕京城西南方向的宫城进军。他们计划包围宫城,活捉萧德妃。同时,杨可世派人出城报捷,但不是去良乡向刘延庆报捷,而是直奔雄州向宣抚司童贯报捷。捷报中说,我军仅用四千人马便突破燕京城门。现已燕京,正兵分左右两路向宫城进军。

    队伍迅速出发。

    郭药师与杨可世沿着东西大街往西而去。这是燕京城内一条主要街道,只见两侧屋宇相连,鳞次栉比。

    郭药师说:“现在看来,城内辽军很可能集中在宫城一带。只要我们攻破宫城,擒获萧德妃,一切就大功告成。最好她能开城投降。”

    杨可世说:“是啊。不过我听说城内契丹人甚多,一旦这些契丹人起来反抗,也是一股很大的势力,我们不能不防。如果他们敢阻挠我军前进,就全部杀掉,以除后患。”

    郭药师听了这话心里一惊,说:“城内契丹人与奚人势力最大,我们不能与他们发生冲突。我们在城内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萧干或耶律大石回城增援,我们就会腹背受敌。如果城内契丹人与奚人联手,与我军展开巷战,那还得了?”

    杨可世没回答,只微微点了点头。

    杨可世很喜欢宝马,他今天骑着一匹踏雪乌骓马。这马身材匀称,毛色发黑发亮,细腻得犹如绸缎一般。只是四蹄雪白,好似踏雪归来。

    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光芒撒在路上房顶上树枝上,世界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宋军已经入城的消息不翼而飞,迅速传开。有些居民胆大,纷纷跑出家门,站在大街两边看热闹。

    有一个中年男子径直走到大街中间,伸开双臂,拦在杨可世和郭药师的坐骑前,激动地说:“两位将军,我是个汉民,名叫马贤良,闻讯王师入城,我们汉民全都欢欣鼓舞,为表敬意,特献诗一首:破虏将军晓入燕,满城和气接尧天。油然叆叇三千里,洗尽腥膻二百年。”

    围观的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杨可世和郭药师面含微笑,向人们招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