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粱师成的官职是检校太傅、开府仪同三司,童贯的官职是检校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童贯比梁师成高两级,中间隔着一个检校太尉。但他们都享受宰相级别待遇。人们私下里戏称童贯为“媪相”,梁师成为“隐相”。

    梁师成每天活动在宋徽宗身旁,经常代表皇上撰写和颁布手诏,对外影响力很大。所以,童贯对梁师成也不敢小瞧。粱师成是文宦官,童贯是武宦官,他们都是宋徽宗比较看重比较信任的人。

    这天,童贯闻听梁师成已经来到雄州,颇感震惊,连忙与蔡攸出门迎接。梁师成阴沉着脸,走到童贯身旁,说:“童宣抚,你这回可麻大烦了。”

    童贯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梁师成把宋徽宗的手札拿出来,说:“童宣抚接旨吧。”

    童贯接过手札一看,上面竟然就写了一句话:“今而后,不复信汝矣。”

    这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震得童贯头皮发麻。童贯追随宋徽宗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接到皇上以这种语气写下的手札。

    这份手札,很明显地表现出了宋徽宗对童贯的失望。一个大臣或者一个宦官,如果不被皇上信任了,而且还被明确告知,这将意味着什么?童贯大惧,额头不知不觉地冒出了一层冷汗。

    蔡攸站在一旁,虽然没看见手札内容,但从童贯铁青冷峻的脸色上,他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肯定是皇上已经知道大军溃败之事,因而大发雷霆。蔡攸的心不禁也紧张起来。

    童贯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对梁师成说:“梁太傅,你得帮帮我呀。你最了解陛下的心思,你看陛下的意思是。。。。。。”

    梁师成朝童贯招了招手,让他靠近些,童贯赶紧走过来附耳倾听。梁师成小声说:“现在,只有一条路可以救你。”

    童贯眼睛一亮,问:“哪条路?请梁太傅不吝赐教。”

    梁师成说:“你现在必须想办法收复燕京,这是唯一能救你的一条路。陛下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这件事,如果你不能收复燕京,恐怕。。。。。。”

    童贯连忙表态回答说:“请梁太傅回朝禀报陛下,老臣定当赴汤蹈火收复燕京,以不负圣望。”

    梁师成笑了笑,说:“这就对了。其实,陛下给你写这份手札,也是在用激将法。”

    童贯脸色晦暗,苦笑了一下。

    梁师成走后,童贯将宋徽宗手札递给蔡攸看了看,说:“现在官家很生气。我们必须想办法收复燕京。不然,我们都会遭到弹劾,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然而,蔡攸并不担心,他相信皇上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他说:“官家生气也是应该的,这都是刘延庆指挥无能造成的。以我看,要想收复燕京,还是要等赵良嗣从奉圣州回来后再说吧。”

    童贯觉得也只好如此,别无他法。可是,接连等了好几天,还是没有赵良嗣的消息,童贯有些烦躁不安。

    这天,宣抚司幕僚王环向童贯献计说:“属下建议,直接派人去奉圣州拜见金国皇帝,请他们遵守盟约,派军入关,夹击燕京,这样肯定就能将燕京一举收复。”

    王环是登州知州王师中的儿子,这年三十来岁,他曾以副使身份与赵良嗣一起跨海去东北,与女真人签订海上之盟。后来,王环跟随童贯来到河北宣抚司担任幕僚。

    蔡攸一听,觉得有道理,表示赞成:“我看可以。现在赵良嗣迟迟不回,也不知谈判情况怎样。咱不能就这样被动地等下去,必须寻求主动。”

    童贯想了想,说:“也好。王环曾去过金国,见过金国皇帝,那就再辛苦你一次。你马上去一趟奉圣州,代表我童贯,请金国皇帝择定日期,发兵东进,与我军一起夹攻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