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宣和五年(1123)四月十一日,金太祖在燕京城外的军帐中设宴,为宋使送行。此时,金太祖身体很虚弱,病情已明显加重。他对卢益、赵良嗣和马扩说:

    “关于南朝许多大事,你们几个使人都已办好,功绩不小,来日你们回去吧,也好回朝复差。我派杨璞为特使,随你们同去。你朝可于四月十四日派人来,交割燕京及山后。希望早日勘察地里,交割南归。”

    第二天,卢益等人离开燕京,四月十三日到达雄州。童贯听了卢益的汇报后,仍怀疑金人“所约非实”,打算将马扩留在宣抚司,以备缓急差使,让卢益和赵良嗣陪同杨璞去往京城。

    此时,宋朝派来接管燕京政权的主要人物都已等候在雄州,他们是王安中、詹度和种师中。

    早在二月十一日,宋徽宗就亟不可待地下达诏书,任命尚书左丞王安中为少保靖难军节度使、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判燕山府,任命资政殿学士詹度为燕山府安抚使,任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种师中为副都总管。这三人陆续来到雄州,等待赵良嗣等与金人外交谈判结果。

    年初之时,宋徽宗感到通过外交谈判收回燕京大有希望,因而降旨,令童贯和蔡攸呆在雄州约束诸军不要乱动,让赵良嗣等使臣安心与金人谈判。同时,令王黼赶紧选拔燕山诸州守臣,以备将来接管之用。

    王黼推荐蔡攸担任燕京第一任守臣,守卫宋朝北大门。但蔡攸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肩负不起这幅重担,他也不想长期在外,于是便竭力推辞,给宋徽宗屡上奏章,说自己身体不好,时常呕血,无法完成这一重任。

    宋徽宗让蔡攸推荐接替者,蔡攸于是举荐王安中,说王安中是北方人,了解熟悉北方之事,令他宣抚河北燕山最合适。

    王安中是山西太原人,这年四十八岁,是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他很有文才,年轻时曾师从苏轼、晁说之。他以弹劾蔡京而闻名,说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他与王黼、梁师成、童贯以及蔡攸关系都不错,自宣和三年开始担任尚书左丞。

    宋徽宗对王安中很器重。王安中离京前,宋徽宗在崇政殿单独召见他,并拿出一些深藏于内府之中的金玉之器,以及瓶炉砚几之类宝贝,让王安中带至燕京,摆放在办公室与寝室中,让金人以及其他外族人感受一下我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王安中所受礼遇之隆,一时殊绝。

    王黼对王安中也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特意在家中设宴,为王安中送行,并赠诗相祝。而且,王黼还悄悄向王安中许诺:“等你期满归来,我可帮你登上宰相之位。”

    王安中来到雄州时,赵良嗣等宋使正与金人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紧张谈判。王安中对金人的不断索求感到很气愤,对朝廷的软弱退让感到很不满,对金人动不动就以巡边为名进行军事威胁,又感到惶恐不安。

    王安中认为,北方夷虏之人自古便如此贪婪,又何况我军前不久被契丹所击败。若不是涿、易二州已被我攻占,恐怕纳款也很难将燕京收回来。

    四月十四日,童贯按照金太祖约定的日子,派遣统制官姚平仲与康随前去燕京,办理交割地界事宜。他们来到燕京后,金人忽然又提出,要依照原来约定,将松亭关、榆关以外的民户,都划归金国所有。这样一来,常胜军郭药师等八千余人,原来都是辽东人,都应该遣返回去。不然,燕京就不能交割。姚平仲见状,只好回雄州向童贯汇报。

    对金人的这个无理要求,童贯非常气愤。童贯说:“常胜军与郭药师早就归降我朝,都已按功授官,这怎能遣返呢?”

    点检文字李宗振这时向童贯提出一个建议,他说:“是不是可以用燕人来代替常胜军呢?如果可行,那么不仅常胜军可仍然是我之军队,而且,又可得到燕民的田产,交给常胜军经营,自可供养,不用国家调拨钱粮,此一举而两得之也。”

    童贯与蔡攸听后,想了想,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遂立即申奏朝廷,请求用燕人来代替常胜军,让金人带一部分燕人回东北。

    宋徽宗令王黼等大臣研究商讨,最后,宋徽宗颁发手诏,批准了宣抚司的请求。

    因为交割燕京又出现节外生枝,因此,赵良嗣等人仍留在雄州。接到宋徽宗手诏后,童贯让卢益一人陪伴金国特使杨璞去往京城,派赵良嗣再赴燕京与金人交涉。

    金人很痛快地接受了以燕人换取常胜军的办法,而且很快便统计出,燕京所辖州县之境内,家产一百五十贯以上的人家有三万余户,金人要将这些富户全部迁往金国去。

    燕京城里的富户们都很不愿迁往金国,因为金国地处关外东北,属于穷乡僻壤,而且路途又异常艰难遥远。所以,他们对于这次长途迁徙很畏难,也很害怕。

    于是,有人就通过关系找到粘罕,对他说:“燕山地区本来就不是大宋疆土,这里是大辽地盘。大宋想夺取燕京,可是他们没有这个本事。现在,燕京被你们占领了,你们怎能将燕京交给大宋呢?燕山地区盛产桑麻果实,而且地形复杂,自古便是兵家必夺之地,岂可给与他人?金国现在军力强盛,天下谁不畏服?谁敢与你们作对?”

    粘罕觉得此话有道理,于是,又向金太祖建议:“可否将燕京留下,与大宋以涿州、易州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