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岑州一路,山高水远,赈灾队伍沿着山道一路西行。

    “阿尧,虽已入秋,但蜀中还是炎热,要不还是找辆马车……”

    “不用。”程澜还未说完,就被顾云尧轻声驳了回去,“我是大夫,不是姑娘,是去赈灾,不是出游,坐什么马车?”

    “我是怕你的身子……”

    “放心,我这身子骨虽弱,但还不至于骑半天马就出问题。”

    程澜见顾云尧态度坚定,也不再多言,只是他看着顾云尧马背后的那个小身影,着实感到郁闷。

    “阿尧,你说你随行就随行,干嘛非把宝贝徒弟带来,这路远迢迢的,你就不怕长生跟着受苦?”

    “带他来刚好是个历练,留在京中我怕他又偷懒。”

    “我才不会偷懒。”长生在身后小声嘀咕。

    程澜道:“我是怕这么热的天,你二人同乘一骑有些闷热,不如让长生到我马背上来?”说着,似笑非笑地看了眼长生。

    长生见状,脊背瞬间一凉,“哦,师……师父,程将军说的对,您身子不好,要不还是让程将军带我吧,或者我跟在队伍后面走也行。”

    程澜正满意长生懂事,谁知顾云尧竟眼也不抬,“不行,他堂堂一个将军,马背上怎能随便带人,你还是老老实实坐着。”

    “哦……”长生回望向程澜,表示自己实在无能为力。

    程澜苦笑,只好作罢。长生本以为此事就此翻过,谁知下一站到了驿馆,程澜竟连夜请回了一位教马术的师父同行。

    于是次日赶路,长生便换成了与那位马术师父同乘一骑。

    “阿尧放心,这师父骑术极好,定不会摔了你那宝贝徒弟。”程澜笑得一脸灿烂。

    顾云尧无奈扶额,“你随便让其他人带着他就好,何必花这份钱?”

    “欸,咱家的宝贝徒弟可不能亏待了他。”程澜说得一本正经,“再说我也是怕他习惯了阿尧的香软后背,与那些只知道舞刀弄枪的莽夫合不来,所以这才找了稳妥的马术师父,有空也可以顺带教他骑马,岂不一举两得?”

    “我这般用心良苦,阿尧还不快夸夸我?”程澜侧过身,一脸求夸的表情。

    “那我得谢谢你了,程大将军。”顾云尧无语瞥了程澜一眼。

    “都是一家人,不谢不谢。”

    谁跟你是一家人?顾云尧刚想脱口而出,但顾忌身后的队伍,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人前他毕竟是将军,该有的面子总是要有的。

    十日后,程澜一行总算到了岑州城下。

    一眼望去,满目疮痍。

    府衙内,岑州知府恭敬侯在堂下。

    程澜闲闲敲着桌角,似是漫不经心道:“刘大人,岑州水患如此严重,为何半月前才报上京?”

    刘大人猛一抬头,“回将军,水患发生三日后臣就已经上报,何来半月之说?”

    “哦?”程澜神色微凝,旋即笑道,“那是本王记错了,本王此番是代太子殿下而来,那三十万石赈灾粮是太子殿下的一片心意,望刘大人妥善安置。”

    “是,属下遵命。”刘大人领命而去。

    顾云尧从堂后走出,“看来太子殿下真是用心良苦,算准了你回京的日子,有意压下灾情,只为了在陛下面前压你一头。”

    “这正合他的作风。”程澜拂袖起身,一把拉过顾云尧,“走,咱们出去看看。”

    府衙外,几个乞丐争相抢着地上的半个馒头。

    街头巷尾,每隔几步就有几个灰头土脸的人缩在墙根下,脚边放着破烂不堪的包裹,警惕地看着路上行人。

    这是附近村落逃难来的村民,日日守在府衙边,只为等官府的那一口救济粮。

    “快走,那边有人在施粥!”几名乞丐捧着破碗狂奔而去。

    顾云尧顺着前方看去,只见一群流民围在一座府门前,有三五小厮在棚下施粥。

    程澜眯了眯眼,“走,过去看看。”

    府门前人潮汹涌,不断有流民朝这边涌来,眼见人手不够,又从侧门边跑来几个小厮,还端来了几桶新的米粥。

    “这是……豫王府。”程澜望着府门前的匾额,回忆道,“我都快忘了,原来当年豫老王爷被发往陇西,来的正是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