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西枫是真的不一样了。

    不止陈七发现了,直播间粉丝也发现了。

    放在以往,不到7点是看不见人的,现在吃完饭,六点就出现在直播间。当然,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白天只要没排课,西枫也会开播!

    不止是下午,上午也开播!

    直播内容也不是唠嗑,全变成了跳舞。

    很少说话,一开播就跳。

    刚开始两天,还对着直播间镜头跳,可没过多久,便只剩下练习室版本。

    西枫将手机放在一个角落,独自中央跳,摄像头偶尔捕捉一个正面、一个侧面,时不时地还要停下来把音乐往回倒,重复方才跳过的内容。

    西枫不说话,观众也离得远,看得无滋无味。

    一部分水友觉得无聊,待了半小时就退出直播间。

    一部分水友却觉出不对劲来。

    【真成舞蹈主播了。】

    【今天播十小时了吧?】

    【最近怎么不要命啦?】

    是呀,西枫何时这么努力过!

    以前都靠着一张脸堪堪混日子,现如今,简直像换了个人!

    【我在某个音乐节名单上看见了西枫。】

    【……哪儿?】

    【南瓜音乐节。】

    【看完回来,应该没重名吧。】

    【女儿是要转线下了?】

    【挺好,直播总不是长久之计。】

    【女儿专心搞事业!本事业粉很开心。】

    【话说,最大的那个事业粉呢?】

    此话一出,公屏先是整体一顿,转眼弹幕便如排山倒海一般。

    西枫一回来就看到无数人在young。

    还有无数的流泪表情。

    “发生什么了?”西枫跳了整整两个小时,喘着气喝水休息。

    【想young爸了。】

    是很久没见他了。

    纯净水滋润着发热的喉咙,西枫数着日子。

    似乎是,刷完千万榜就不见了?

    是了,后来他去池炀姐姐的工作室专心学舞,便没太注意线上的事情。

    【枫枫,young爸去哪儿了呀,好久不见了。】

    “这,我也不知道呀。”

    西枫盖上瓶盖,另一部手机忽然弹出微信消息。

    【池炀:我姐说明天她不上课,让你新学了什么曲子告诉她,她预习一下。】

    自从和池炀加完微信,池炀便成了西枫和池絮沟通的桥梁。去不去、何时去,池絮都会先跟西枫说一声。

    可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她俩只需和老师沟通即可,相互之间,去不去的,谁也影响不到谁。

    【我最近也不去。】西枫顺手回道。

    【池炀:为什么?】

    【最近有演出。】西枫说得简单,池炀却打破砂锅。

    【池炀:什么演出?】

    西枫不回复了。

    他和池炀没那么熟。

    【young爸!!!】

    【你终于出现了!!!】

    【想死你了!!!!】

    西枫挑眉,真召唤成功了?

    弹幕依然铺天盖地,只不过这次的表情换成了大小、兴奋、撒花之类。

    【young:咋了?】

    水友们七嘴八舌,一人一句,总算把西枫商演的消息一股脑塞给young。

    【young:知道了。】

    【young:还有事,先下了。】

    西枫和young简单聊了两句,也结束了今天的直播,从公司回家。

    那次之后,大约有一个月,和young又失了联系。

    池炀倒时不时给他消息,他偶尔看到,早已是数个小时甚至隔天之后,道了句最近较忙,也不再回复。

    西枫连舞蹈工作室都没时间去,憋在公司练习室,一心磨炼舞蹈。

    和陈七商量之后,把最初爆火的那一支也加上,他一共就有三支完整作品了。

    剩下的时间,他泡在练习房,一遍一遍重复三支舞蹈。精准定点,不断打磨,直至把所有动作固定成肌肉记忆。

    某次半夜,从公司出来,西枫带上门,下意识拉着门把手接了一个滑步、转圈。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西枫浑身舒畅,不觉有他。

    这套步伐总算令人满意了!

    哼着小曲儿,潇洒转身,便看到对门主播见鬼的眼神。

    西枫:“……”似乎有点忘形。

    “好看。”清洁阿姨在一旁鼓掌。

    西枫吐吐舌头,低头跑了。

    商演来得很快,一场接一场,晃眼便过。一开始,西枫不太适应耀眼的舞台灯光,找不准点位,和舞伴绊脚……可随着一场一场熟悉,他也可以单纯地享受舞台、专注于散发魅力了。若有摄像头,他便聚焦于摄像头舞动,若无摄像头,他便选一片观众,将他们当成摄像头。

    其中有几次,西枫都觉得自己看见了池炀。

    但舞台灯光确实有些晃眼,西枫未能看得很清。

    是他眼花了吧,池炀这个大少爷,怎么会来这种小场合。

    西枫回神,漂浮在现场的如雷尖叫中。

    他现在,也是线下小有名气的舞者了。

    不少当地人摸到他微博,跟随他每一场舞蹈,到现场应援。

    第四场商演结束的时候,固定后援团已经有了小10人。他到哪儿,后援团就跟到哪儿。

    这种实实在在的肯定,让他愈发享受舞台。

    现场越来越大、越来越持久的尖叫也是对他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