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吃饭,看书

    每天除了要和各样的同学、老师打交道外,我还尤为关注一样东西,那就是我饭卡上面的数字。一中学着大学食堂的运营模式,饭卡和银行卡挂钩,每周银行都会划扣大概150块到饭卡里面去,算下来大致是每天30块钱,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绰绰有余了。

    我每天吃正餐都花不了太多钱,于是到了晚上或者周末,就能够“奢侈一把”,在学校的小卖部里面买零食、吃宵夜。有一说一,一中的宵夜实在是丰富,我都有点怀疑,晚修下课后是不是饭堂员工捞外快的时段?哪家中学到了晚上的八九点钟,就开始能闻到烤鸡翅的香气?一下课油亮油亮的各类烧烤摆满在你的眼前,烤生蚝、烤韭菜、烤鸡腿、炒米粉、肠粉小锅煲……应有尽有。这对于饭卡上面有闲钱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享受。

    不过对于男孩子们来说,他们想要享受美食,还是要做一番“斗争”的。我曾悄悄地瞟过我们班的男生吃饭的“盛况”:大家围坐在一块,汤碗餐盘满满地排开,各位白花花的米饭堆叠得要到天花板上去了,荤菜的颜色永远都比青菜的绿色鲜艳诱人,汤汁浑拌在米饭里,必定要一粒不浪费地全部吃下;除此之外,大家饭后还有一包一包的膨化零食、一瓶一瓶的清凉饮料,每天中午、下午都是这么“五光十色”的一顿,如此消费,竟然填不满大家的五脏庙,还经常喊饿呢!

    我是真的吃不了那么多,好像“长身体”这件事与我无关一般,每天一荤一素一汤都吃得很勉强,一二两的饭总是有剩那么几口。知道自己饭量不大,我也尽量吃多少拿多少,可不能太过于浪费粮食。就这样一周下来,我的饭卡还有三四十块的剩余,能够把下一周的宵夜给预定了;男生那边就没有那么滋润了,我看到周四的时候,已经有同学拿现金去饭堂找那位不耐烦的大妈充饭卡了,又是好几百。

    第一周,大家都还处于相互熟悉的过程之中,简简单单地就这么过去了。周五下午,我们终于能够放学回家,我是超级开心了。妈妈在刚开学的时候给我的“巨款”零花钱五十块,在学校里面花现金的机会不多(几乎买什么都是用饭卡),现在终于到了周五了,能够飞奔到外面去买漫画杂志看了。收拾书包的时候,我没有放入太多的课本,故意不让它装得那么满,因为要给今天的“新朋友”们留下足够的位置。只要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不让家里人发现就好了。

    其实我觉得漫画杂志也并非毒物。以前家里就很喜欢订阅《读者》、《博物》,我也喜欢看,只是到后来说我去上学了,一周在家的时间很少,爸妈干脆给我一些零花钱,让我想看的时候再自己去买,反正也不贵。

    到了书铺,已经有不少的学生围在那儿了,他们挑选最新的杂志、好看的言情小说。我没有什么可挑选的,目标十分明确,远远地就看到了老板摆出来的《读者》新海报。我一口气买了两本,旁边的小伙伴们也买了《知音》或者是《绘满》、小说什么的。这个算不算是初中生的“财务自由”,几块钱能够买到的快乐,还延续不短的一段时间,真的很简单很满足。看过热热闹闹的书摊,很难理解现在的实体书业为什么举步维艰。

    买完之后,我在书铺里转了转,东看看西瞧瞧,别的杂志暂时没有感兴趣的,那些伤感文学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反而是能有42块零花钱的盈余让我开心,于是便从书铺里走了出来。这次,我买的都是“正规的”期刊,是爸妈都“点头认证”的,所以,当我远远看到我爸的小电动停在路口的时候,我丝毫没有要把这两本期刊藏起来的意思,十分光明正大。

    “上课第一周感觉怎么样?”老爸远远地向我招了手。“还买了《读者》呀,那我这周有书看了哈哈哈。”

    我把书包脱了下来,既然爸爸都看见了,那我也不用再拿在手上了,便把两本书都塞进了书包里。当时的我应该是故意那么干的,就是想着要继续在我爸面前树立“爱读书、读好书”的形象。

    坐上电动车回家,我看着身边的车辆飞过,夕阳很美,斜照着大地,这个时候的校园,一定还有人在太阳的余晖下打着球。我不时地回头看,自己离学校越来越远了。

    我意外地发现,自己没有原本想象得那么高兴。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短短的一周,我居然直接对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产生了很强的融合感,觉得以后一定会和班里的同学产生很好的联系。但具体我很喜欢和哪一位小伙伴在一起玩、一起学习,我自己都没有办法一一清晰地说明。

    认同的氛围就如同云雾的笼罩,一开始都是一种慢慢“逼近”的过程,总有一天会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这样的慢热,让我觉得十分的舒服。还好还好,适应的过程不是很痛苦。

    回到家了,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在我的概念里,应该万千家庭都会有一位勤劳的母亲,或者伟岸的父亲在饭点时打点好一切。有了在学校饭堂吃饭的“教训”,作为一名在南方生活的孩子,我这才领悟到,没有汤水的一顿是难受的,也明白光吃肉不吃蔬菜,是十分干涩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难受”,不用家里人催促,我自动自觉拿起碗乘汤,也能自己干干脆脆地把汤喝了,去应对这种“难受”;我也愿意吃青菜,去缓解只吃肉的腻与涩。我貌似第一次真正的考虑起,做某件小事会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不过在父母的眼里,我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自然也看不出什么“自我意识”。只不过是主动喝汤和“被迫”喝汤,喝个汤也要牵扯这么多吗?爸妈显然认为小事件联系不上大改变。

    吃完这舒服的一顿,和爸妈聊了聊学校的情况,便回房间收拾我的书包去了。

    独自在小小房间的时候,我给自己小小的世界加了一条:“家里的汤好喝。”这是我第一次选择对如此熟悉的事件上,标注自己的认同。

    家里要引入洪水猛兽了

    周六的时候,爸妈在客厅里商量着,要不要在家装网线。在那个谈“网”色变的时代,人人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把它形容成“精神毒品”毫不夸张,觉得只要沾染上毫分就“大难临头”。爸爸轻声和妈妈说道不要太过顾虑,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她内心的不安。她花了大价钱才把我送到这间中学读书,并不想我的未来断送在一根网线上面。

    “还是不要了吧,她一周也就回家这么一次,平时也用不上,我怕她沉迷啊……”妈妈犹犹豫豫地说。

    爸爸倒是很相信我不会这么干的。

    “以后她还是要接触网络的嘛,这些东西都没有办法避免的,我看别人家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了,现在不也是好好的?再说了,难道说你害怕,所以就打算这辈子都不让她上网?要是她看到大家都能上网,她没有体验过,然后跟着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跑去网吧什么的,怎么办?”

    网吧,这就更可怕了!听到这个地方,我妈的想法直接就从了“女儿在家上网”和“女儿在网吧上网”这两条中做出抉择。

    “那……那就装吧,总不能让她跟着坏人去网吧啊,那个时候就糟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爸爸舒展了眉头。

    家里终于通网给我爸打网游了。

    程音不回家

    周日中午的时候,我记起自己还有两科的作业没有写完,打算早点回学校。备好水果和零食,爸爸送我回一中。周日晚上,全体住宿生得回到宿舍上晚自习,走读生可以在家学习。

    早早的,我就回到宿舍。推开门,看到程音和她的上铺刘彤彤都在寝室,程音正在晾衣服,看样子是刚刚洗漱完的样子。

    “咦,程音这周没有回家吗?”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没想到程音被我这句话吓了一大跳,她直拍胸脯压压惊,我才发现她刚刚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我进宿舍了。

    “被舍长吓了一大跳……”程音把晾衣杆放下,想着要怎么解释她这周没回家的事情。“我没有回去呢,家里不是……不是很近,我家里人这个星期暂时没空来接我,所以……所以让我这个星期暂时在宿舍。我……下周再回去。”其实程音下周也并没有打算回去,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实在是折腾。只不过,程音并不是很想直接和我们说,她的家不在市区实在太远,这总有点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她觉得难为情。

    程音的上铺是刘彤彤,她的家更远,坐大巴回去也是要两三个小时。不过现在的她没有在烦恼这个事情,而是在想今晚又得去教室了,有点不安。

    班里的男生嘴碎得很,私底下总是嫌她长相难看。上周三的时候,居然有些男同学跑过来问我:“那个刘彤彤是不是和你一个宿舍的?你每天对着她,晚上能睡得着嘛?不会做噩梦吗?”说完便嘻嘻哈哈地扬长而去。

    上周四的时候,我看见武毅然那几个男生装作热情的样子,和刘彤彤打着招呼,还一直在喊她“班花”、“全班最美丽的女生”之类的。说完,他们又趁刘彤彤不注意的时候,对着走廊外面做呕吐状,也是很讨厌了。不过刘彤彤好像并没有察觉到,大家是因为长相这件事情在捉弄她,她只是单纯地认为,这些男生闲来无聊,想要逗她玩而已,虽然她并不喜欢大家以这样的方式来逗她玩。

    刘彤彤还在想着那些男生逗弄她的嘴脸,所以脸上是恍恍惚惚的样子,我和她说了好几句话,她都没有听见。

    “彤彤你要洗澡吗?”程音提高了嗓门,刘彤彤才如梦初醒般地收拾起床边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