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成家立业本是大多数男人的必经之路。

    自家崽子提出要另起炉灶,秦王并没有多说什么,故郭氏找他商议时,他捋了捋胡子道:“小子翅膀硬了,要分出去单过,便由着他去吧。”

    郭氏道:“老大有爵位,小的什么都没有,多匀几处田产给他,你意下如何?”

    秦王看向她,“也不能太偏心,你得顾及大儿媳妇的颜面,人家这般打理家业,省得犯了嘀咕,闹得婆媳不睦。”

    郭氏略一沉吟,现在李竞已经站稳脚跟,事业蒸蒸日上,儿孙满堂,李瑜却刚起家,她到底存了几分偏袒,“那便从我嫁妆里补贴出去。”

    秦王点头,“也可,省得大房有话说。”

    结果让他们意外的是,李竞主动把名下的一处四进宅院让出来给李瑜安身。

    那宅院在昭阳坊,它原是李竞产业,想着离翰林院近,方便李瑜上值,便主动割让给自家胞弟。

    此举令秦王甚感欣慰,他虽然在外名声差,宅院里也搞得乌烟瘴气,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倒是真的。

    除了昭阳坊那处宅院外,还有一百多亩田产,七家商铺,四所其他坊的宅子,别院庄子两处,以及现银金器珠宝等物,算是给这对新婚夫妇的起家本。

    李瑜对这些家产没甚概念,把得来的田产房契皆交给宁樱打理。

    瞅着木盒里的各类房契和田产地契,宁樱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富婆的快乐,这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

    李瑜在隔壁换衣裳,宁樱好奇问:“倘若我俩是败家子儿,把家产都败光了的话,又该如何是好?”

    李瑜无所谓答道:“那就回来向大哥讨。”

    宁樱啐道:“忒不要脸。”

    李瑜厚颜无耻道:“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总不至于看着自家兄弟落难袖手旁观。”

    宁樱:“那大嫂的唾沫星子估计得淹死你。”

    李瑜探头,“若往后大哥落难,我这个做兄弟的岂能袖手旁观?”又道,“想要家族兴旺庇荫后嗣,手足就得相互扶持振兴整个家族,以后我们的后嗣才能继续享今日的荣华,这是宗族繁荣之道。”

    宁樱点评道:“你兄弟二人感情甚好。”

    李瑜:“好歹是一母同胞,你是没瞧见那些个复杂的世家,嫡子与庶子之间的摩擦,明的不说,暗地里总有争斗,搞得乌烟瘴气。”停顿片刻,“一个家族,若内里不睦,自然无法壮大繁荣。反之,夫妻亦是。”

    “哟,李大爷还颇有一番心得。”

    “我跟你说正经的,你瞧我大哥大嫂,他们二人相敬如宾,和和睦睦,一家子儿孙满堂,甚是自在,我瞧着极好。”

    他换好便服出来,看到宁樱在数木匣子里的金元宝,诧异道:“这么多啊?”

    宁樱拿起一个掂了掂,“还挺沉。”

    李瑜上前瞅了两眼,笑道:“多半是阿娘从嫁妆里舍的。”又道,“她那人刀子嘴豆腐心,最见不得我受罪。”

    宁樱指着另一只木匣子道:“这里头还有十二个家奴的身契。”

    李瑜倒水喝,“你自个儿安排,后日我休沐,咱们去昭阳坊看看那宅子。”顿了顿,“过些时日估计得下雪,搬家后,我带你去城郊梅园看看。”

    宁樱高兴道:“那敢情好!”

    待到李瑜休沐那天,夫妻二人坐马车去昭阳坊的燕山街。

    那地段虽比不上秦王府这边,好歹京中不少京官都落脚在此坊,离皇城也算近,方便李瑜上值出行。

    马车抵达宅院门口,梁璜取来杌凳,李瑜先下马车,而后搀扶宁樱下来。

    家奴已经在门口候着了,见他们到来,纷纷行礼。

    长春馆的管事汪婆子说道:“老奴等人接了大郎的吩咐,特地把宅子整理出来,就等着二郎过来瞧。”

    李瑜道:“有劳汪妈妈了。”

    汪婆子做了个请的手势,一行人陆续进宅院。

    里头布局宽敞,最前头的倒座房就有十二间。

    进了前院,整个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靠右的角落里造了一座假山流水景观台,颇有一番意境。

    抄手游廊这边种着几株红梅,此时是盛开的季节,已经潋滟绽放。它们被主人伺候得极好,开出来的花朵异常繁盛。

    李瑜背着手去长廊上走了一圈,说道:“这红梅好。”

    汪婆子:“二郎若喜欢便留着,已经种了好些年,还是大郎亲手种的。”

    李瑜打趣道:“这宅院颇费了他不少心思,大哥就舍得割让出来?”

    汪婆子笑道:“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怎么舍不得了。”又道,“这还是夫人提出来的呢,说二郎上值也方便些。”

    李瑜乐了,“还是大嫂好,知道替自家兄弟着想。”说完朝宁樱招手,“阿樱过来,去内院瞧瞧。”

    宁樱上前,李瑜牵着她的手朝内院去了。

    崔氏在后头跟上,汪婆子道:“瞧小两口,亲昵得很。”

    崔氏:“可不,少时就养成的情意,天天腻歪得跟什么似的。”

    汪婆子:“我瞧二郎开怀的样子,可见是真心喜欢。”又道,“不用换新主进来,你们也省心许多。”

    这话崔氏赞同,边走边道:“是要省心许多,无需跟新主磨合。”

    内院比前院要小一些,正房有五间,两侧厢房各五间,里头布局大气,风格典雅古朴,李瑜道:“你若瞧着哪里不合意,便请人来改改。”

    宁樱:“我觉得挺好。”

    李瑜:“得空时,我把前院改一改。”

    二人进正房看了看,里头器具物什一应俱全,多数物件都是九成新,被护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