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晚上吃完了饭,张晓华过来找林晚,林晚就说起了她出去的所见所闻。她这会儿就说的比较详细了。毕竟林三哥可不会每个人就去说一遍,更不可能和张晓华这个女同志说这些。

    “那这平洲也挺大的,虽然没有海市繁华,但也不错了。”张晓华在怎么年纪小,也是从大地方来的,见识自然不是这里的人能比的。

    “那你们都去了哪?”张晓华也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都喜欢热闹,喜欢逛街和购物,可是这个时代定然是不能满足她的,只能听听别人的经历。

    “也没怎么出去,时间都用在赶路上了。”这倒是实话,光坐火车来回就五六天,还不算走着,坐班车呢。

    “得亏回来遇见大队长去镇上开会,要不我们还得走着回来。”林晚感慨地说,这个时候出趟门真不容易。

    “我当时来的时候,晕晕乎乎地,那也找不到哪,东南西北都不知道。还好那时候有黄大哥,要不我都不知道我怎么活下来。”

    “那倒是不至于。”林晚说。

    “我当时都觉得天塌地陷了,谁能想到我爸妈他们竟然这么对我。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去。”张晓华是真这么想的,知青大院陆续来的知青越来越多,好在建造院子的时候就想到了后来还得添人的可能,多建着呢。

    “你太悲观了,以后会好的。”林晚开解这姑娘。

    “我不是太悲观,是不得不认清现实。”张晓华看得通透,这城是回不了了,她父母就是普通工人,没见多少当官的子弟都来下乡插队了。最近都有几个受不了这份苦的勾搭上大队干部家的子女,准备留在这里了。

    “认清现实是一回事,但是心存梦想也很重要。”林晚还是说。

    “可是真的好累啊,晚晚姐。”张晓华毕竟还是个孩子,或者说人都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林晚不可能让她从这种环境中脱离出来,但是任何话语在现在这个时刻都是空谈。

    她也很为难,人生里真的没有几个十年,能坚持到这场运动结束的又有多少呢?要不是她的家就在这里,她也想逃离。这个时代太贫穷,一年到头能吃上三次肉的是常态,没吃过肉的都有。

    “会好的。”林晚苍白地说了句,“你还想读书吗?”

    “读书有用吗?”张晓华问。

    “有用,当然有用。”林晚肯定地回答。

    “那就读吧。”张晓华是觉得没用的,可是林晚说这话的坚定,让她觉得如果她不读了,就像是对不起林晚一样。

    “那就好。”林晚何尝不知道张晓华不太想读书,毕竟一天到晚上工都累得要死,哪还有什么心情读书。可她真的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读书是用用的。

    “那我先回去了,你也刚回来。还是好好休息吧。”张晓华不太敢面对林晚,她选择逃避。

    林晚她们实际并没有聊多久,等林晚送走了张晓华,林母才说:“你也别给她压力。她一个人在这里,周围的人又都那样,她要是不想读书你就别逼她。我知道你是为她好,可是有些事情——”

    林母没有往下说。林晚其实是知道的,就问:“怎么了?”

    “有几个知青要落户到咱们村了。秋收之后就办酒。”林母说。

    “这么快?”林晚很是诧异,这才来了多久,还不到一年就受不了了?

    “快啥呀?听说都是觉得回城无望的,没看人家挑的对象都挺不错?”林母感慨道:“城里人吃不得苦,就算留下能咋的?”

    “是啊,一个个现在小算盘打的啪啪响,要是以后有机会可咋着?”林母可不想给儿子找个知青当媳妇,丫头更别说。

    “娘,车道上前必有路。”林晚是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的,她也没打算老早嫁人,更不要说找个知青。

    “就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姜知青?听说也要结婚了。”林母感慨道。

    “这我倒是有印象,她嫁给谁?”林晚问。

    “大队会计。”林母说:“你哥进了厂,后来不是又找了个会计,也姓林,跟咱们家还有点关系。”

    “我知道,是三伯娘家的,那三伯娘同意?”林晚早就弄清楚了他们的关系,这会儿也能说上两句。

    “不同意能咋着?两个人都——”林母没往下说。

    “当时都让人看了去,姜知青也是个厉害的,要是你三伯娘不同意,她就要告林树流氓罪。”

    “林树愿意就行。”林晚说。

    “他们家就他乐意。”

    “那姜知青图他啥?”林晚倒是好奇了,听说姜知青家境挺好的。

    “林树要被推荐去工农兵大学了。”林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