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和二年四月初六,江都徐府,大门口两个看门石兽身披大红绸缎,显得格外精神气派。府内各处也都焕然一新,颇为难得的点缀着红色装饰,全然不似平日简朴无华的格调。

    今日正是徐景通大喜之日,一大早,江都城中头面人物就带着各色礼物前来徐府贺喜。徐景通、徐景迁在门口迎客。徐景通是今日主角,徐景迁不与他争辉,做足了乖巧弟弟的姿态。只有在陈宣、王传拯先后前来道喜时,分别凝神打量两人了几眼。

    陈宣长着一张肥肥的圆脸,腰围四尺以上,一双眯缝的小眼,透露着狡黠的精光。与蠢笨的身材相比,陈宣口才极佳,为人八面玲珑,只说了几句话,就让徐景通十分受用。在恭维徐景通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吹捧徐景迁两句。如果徐景迁不是有成见在先,也很难对他产生反感。

    王传拯从外表上看,就是个赳赳武夫。长着一脸络腮胡子,浓眉大眼,鼻梁挺直,一身合体的新衣被肌肉紧撑,充满了粗犷的韵味。说话间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走动间脚步颇重。从卖相上看,陈宣显然更符合重文轻武的徐知诰心意。

    忙碌了一天,黄昏时分,徐景通终于将新妇迎娶回门。等见证完婚礼仪式,众人用过晚餐,纷纷告辞。徐景迁也回到自己小院,抱着婵儿甜甜睡了一觉。

    第二日一早,徐景迁从温柔乡中醒来,婵儿正八爪章鱼般环抱着他。徐景迁闭上眼睛享受了一下此刻的柔情蜜意,然后在婵儿额头上浅浅亲了一口,将她的手脚轻轻搬开,帮婵儿掖好被角,穿好军装,给父母请安后,便直奔军营。

    军营门口验过令牌,朝校场走去,“一二一”“虎虎虎”的口号声远远传来。徐景迁刚开始还在快步小跑,听着不断传来的熟悉口令,内心突然不再焦躁,脚步也逐渐放缓。等来到校场,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精神抖擞的士卒,徐景迁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快步上前跟着他们一起晨跑。

    吃早饭时,徐景迁想透了一件事:欲速则不达。能赶上海州可能的变乱最好,即便赶不上,如今吴国居于四战之地,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实战练兵的机会。最怕的反而是争取到海州平乱的机会,但由于赶进度,士卒并没有操练成熟而匆忙上阵,结果落得失败下场,那样就会影响整个大局。

    因此,接下来的日子,徐景迁仍然按部就班地组织着基础武艺训练。同时,催促韩熙载等人尽快修订完善军中启蒙教材。又提了两次修改意见后,第一版识字手册(上)终于新鲜出炉。

    按照徐景迁的要求,识字手册分为上中下三册,各有二百、三百、五百个常用字。上册收录了一至十、百、千、万等数量用字,左、中、右,东、西、南、北等方位用字,伍、什、队、都、军、厢等编制用字,步、马、水、车、砲等兵种用字,山、林、草、河、江、海、丘、田等地形用字,零零总总共计二百个字。并且对不少字进行了简化,比如,“馬”字简写成“马”。

    军事训练已经走上正轨,军中规矩已经深入人心,每天几乎没有几个士卒触犯军棍,徐景迁晚上时间空闲下来。此时,教材也已经抄录完毕,徐景迁决定每天晚上抽出半个时辰开办识字班,初期学员就是各营都校、都司马以上将领,部分表现优异的队长,亲兵都什长以上军校,全体传令兵。由他亲自担任识字班第一期教官。

    在七人议事会上,徐景迁刚一提出这个想法,就遭到了质疑。首先开口的是最先向徐景迁靠近的曹栋,“军主,将士们每日不间歇操练,已经非常辛苦。晚间安心休整,第二天方可精力充沛的投入训练。若是再占用半个时辰识字,恐怕精力有所不及,学习效果也打折扣。”

    看徐景迁不置可否,高仲玉从旁帮腔道,“都指挥使深谋远虑,某所不及。但以某愚见,军中如今都以上编制全部设有司马,一干文书、辎重、粮饷自有司马操持。军校们只要武艺高强、敢于冲锋陷阵、能够带兵打仗也就足够了,何必像学究一样读书做学问。譬如本朝大将周本老爷子,他就目不识丁,可论打仗的本事也是一把好手。”

    听见曹、高二人先后发言,刘砾小声嘀咕道,“俺自幼在山野间奔走,独自猎杀野猪也怡然不惧,但斗大的字却着实一个也认不得。况且俺这双拉得硬弓的手,如何握得住细杆毛笔,恐怕稍一用力就掰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