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血月泼下红墨,染了人间道途。落叶化蝶,腐草为萤,只见一阵轻微的凉风从外传来,抚动垂帘,绕人耳旁。

    温涟躲在棺椁之内静静地听着那不动声色的人。于少顷,过子时,至丑时。门外的人影未动,倒是朱月移了位,将墨水倾洒门窗。且同时,一股淡淡的清香悠然轻瓢而来。

    好香啊…这是什么味道?香味入鼻,但温涟尚未思索完,便又被一阵奇怪的,不知从何而来的铃声所打断。

    清脆悦耳,奏率缓缓,宛如墨水滴入湖面,在化出几层浅淡的涟漪后,与其隔为一体。听着声音,是从门外传来的。而在温涟警惕着这不知从何而来的铃声时,这义庄之内开始浮起了点点血萤虫,它们绝地而生,由少生多,点缀于黑夜之中。且此时那门外的人,却早已不见了影子。

    诡异的气氛重重覆盖了腐草为萤的浪漫。只见那血萤虫如同绕人手脚般缓缓浮到了一口棺椁前盘旋,它们如人手掌般轻搽棺盖,像极了一个久别重逢的恋人轻抚着心上人的脸颊,充满了温柔又充满了怜惜。

    借着透气的缝隙,温涟看到了发生了天地变化的光景。

    不禁震撼。

    因为瘟疫咒的影响,每当入夜,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檐端挂上一个奇特的符铃。

    “阴阳铃”,日月天地,阴阳相隔。此物如同一面灵符形状的金色布卦,中间挂着一个红带铜铃。此符铃通常挂于探鬼风口之间,若有劣鬼行过,此符铃便血光浮现其铃声更是沙哑沉重又极端难听刺耳。

    若行过的是亡魂亡灵,此符铃便散发黄色微光,其铃声清晰平静。符铃插立在家户檐顶上方,若无鬼有风,亦是无声。而此时虽无铃声响起,但也足以让人人心惶惶。

    正当四季之炎,灯火散发之处皆有小体的蝶蛾飞绕。见有一名夜行的小辈正从街道而来,他手里提着一个宋字的灯笼,小步急走。

    蝉鸣虫叫,半空掠过未归的夜鸟,急慌之间撞上了檐角悬吊的灯笼,旁边的树枝微微摇动,夜风吹起,灯笼晃荡。

    七月半,忌夜游。

    “唉,话说这三个道长也忒奇怪了,那大白天的时候不来,偏偏要等到这个时辰,这黑灯瞎火的,就算是真的有傀儡出没,也不一定可以看得见吧。”

    原来是宋家家人的童仆。此人名叫小阿石,个头不高,身材本就瘦小,且又生于穷困人家,所以在他五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宋家宅来当下人,虽说是为了给孩童讨口饭吃,实则就是卖给了这宋氏当下人,且是生是死,也皆听天由命罢了。

    七月中夜,月色渗人。急步走过街道,刚止步于折弯时,七旬晚风却忽然生起了异样。

    “唉?”小阿石停下脚步,微抬起头看了两眼悬挂在人家顶梁忽然猛烈摇动的灯笼。感到有些奇怪:“怎么回事?怎么这好端端的就起风了呢?”而侧一旁的树枝忽然动了一下,一个“嗦”的声音从中传出。

    小阿石猛的转过身,手中紧握灯杆,伸了伸脖子,瞧了瞧。可这黑灯瞎火的,什么都看不清。

    “有人吗?”紧紧握起手中的灯笼,小阿石壮着胆子小心翼翼的移动脚步,一边极力睁大眼睛观探,一边又有些怯怯的探问:“有人吗?喂?有人在那里吗?”

    抬起脚步轻轻的走了过去,再伸出执着灯笼的手臂,只见灯笼所照之处皆是树枝木叶,又伸长脖子使劲瞧了瞧。心中想道:没什么啊?怎么回事?唉,大概是风吧。

    呼出一口长气,刚才紧张的肩膀也放松了下来,伸出另一只手探了探丛叶,还真是什么都没有。

    哎,真是自己吓自己啊,我又不像倒霉的宋公子一样中了那瘟疫咒,那阴伏地,阴归歌怎么可能会找上我呢?呼了一口气,小阿石便轻身回头,只是在转过身时,右手拿着的灯笼便碰到了一个物体。

    什、什么东西?小阿石猛地抬起头来,却与那披风半遮面,长刀于背的阳归歌,四目相对了正着。

    “啊…啊、啊啊啊!!”

    一声惊雷响起,未归的夜鸟力速皆从林枝飞散。

    手上的灯笼被猛然的丢在地上,一眼飘过那颈环血咒,血光凶眸却又鄙夷笑唇的尸傀儡,小阿石拔脚就跑,可奈何这突然出现的阳归歌已将他吓得不轻,腿都快软了,所以跑路时也是半拖着而逃。

    而另一边,听了温涟计谋的宋家主则是将宋公子带回了自家小房舍内安置,且请风清秋郎玄阳二人候守着。

    室内宽敞,烛火通明,只见于深夜人静,风清秋与郎玄阳候在厅堂警惕着窗外的风吹草动。

    烛火照应出人影,风清秋坐在一旁桌椅上双掌撑着腮悠悠道:“玄阳兄长,你说那温兄弟既然已经和阳归歌打过交道了,那今晚温兄弟会被他认出来吗?那温兄弟岂不是很危险啊?嗯?玄阳兄长?”

    听风不见雪,郎玄阳冷冷道:“人心莫测,你倒是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