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七章

    叶兰亭收编了狼牙山剩下的三十四名山贼。

    她这样做, 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不管是从与上河郡通商路的安全考量,还是以后跟何氏斡旋能有更多的砝码, 或是借用这群人的流动性来掌握的外界讯息, 亦或是从她大古村势力扩展方面的考虑,这三十几个人都是值得试一试去收编的。

    但她考量了那么多方面, 唯独在李含香那件事情上, 觉得于心有愧。

    李含香被救出来以后,就被李府的家丁护送回去了, 走得仓促,没有片刻停留,只留下了那匪寇和丫鬟的尸体, 用事实证明了她想要证明的。

    众人没有怀疑,甚至表露出对春梅遭遇的悲哀和忠心护主的敬佩, 将她尸体带了回去准备厚葬。

    叶兰亭沉默看着这一切, 很难受, 内心交杂着煎熬, 愧疚,和各种复杂的心情。

    如果她不知情, 春梅真是因为保护李含香被山贼侮辱而自刎, 或许也会敬佩这个姑娘的烈性,可叶兰亭知道, 她知道春梅是被李含香亲手杀死的, 就当着她的面。而李含香遭遇那一切, 又让叶兰亭如同心口梗了一块大石,上不去也下不来,心里堵得慌。

    因为如果真要说起来, 发生这件事并不是偶然,它的发生有各种前因后果机缘巧合。

    叶兰亭不是神,她没有那样神通广大的能力,料到事情走向会发展成这样。

    叶兰亭到现在还能回想起来,李含香从山寨柴房里出来时,身上披着她的青衫外袍,散乱的头发已经重新整理过,脸色的血迹和泪痕也已经洗去。她昂着头颅,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地从寨子中间走过,她穿过乡丁和村民,穿过被大火烧得满目疮痍的火堆。

    她面无表情走到李府的家丁面前,说了一句:“春梅死了,送我回去吧。”

    然后她转头,眸光深沉冷漠地看了叶兰亭和薛霁安一眼。

    那个样子的李含香,叶兰亭有一瞬间甚至觉得没法面对她的眼神。

    “李含香的事不是你的错。”薛霁安在叶兰亭身后温声安慰她,“不要把她的遭遇怪在自己身上。”

    叶兰亭当时站在山寨烟火疮痍的檐下,注视着李含香被李府家丁拥着离去的身影,久久没有言语。

    完全不怪罪自己是做不到的,至少叶兰亭做不到。

    解决完剩下山贼归顺的事情,叶兰亭神色有些疲倦地道:“让杨青锋轻点余下人数和物品,大部队下山回村吧。”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还算打的漂亮,结束一夜围剿后,乡丁们由曹保长的人带回了镇上,剩下的人全数被杨青锋押回了大古村。

    等大部队凯旋回到大古村时,已经是早上辰时,正好是大古村村民开启一天劳作的时候。

    一当家吴良一路上狗腿子一般地跟着叶兰亭身后,不停地说些以前寨子里的逸闻奇事给叶兰亭听,想以此讨她信任和重用,以求往后在新老大身边有一席之地。

    叶兰亭之所以留着这个吴良,也是因为此人虽然精明奸猾,但非常有眼色,懂得识时务为俊杰,跟着什么样人走就做什么样的事。这种人只要管束得当,或者给予他们的利益足够,也是个能够办实事的人。

    叶兰亭作为一个地方的实际领导者,就应该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但对吴良这番溜须拍马的行为,杨青锋杨三毛他们几个都非常看不惯,尤其是想到这伙山贼以后还要跟他们大古村村民一起生活,更是不赞同。

    叶兰亭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站在她的角度考虑事情,不可能光从个人情绪上出发,如果从个人情绪上出发,她也不愿意跟一群山贼共存,谁又愿意呢?

    但她是领导者,领导者的思考维度就应该更深远,更包容,更宏观。

    他们大古村男性人数实在太少了,劳动力在周边几个村子都是最少的,整个村子一百多口人,东拼西凑也只够凑出一十个自卫队,这次若不是联合镇上曹保长那一百多个乡丁,又出其不意来了个连夜火攻,是决计打不赢马三的山寨的。

    所以叶兰亭需要劳动力,尤其是这样正值青壮年、身体健康的劳动力。

    这三十个山贼现在虽然名义上已经归顺了叶兰亭,却也不是能够直接重用的,他们跟着马三做了两三年的山贼,长期打家劫舍形成习惯,势必得对他们的三观信仰进行改造和重塑,叶兰亭才能真正重用他们。

    否则在这之前,他们只能作为‘俘虏’,成为大古村的免费劳力。

    三观改造很简单,让他们自己看,自己听,自己感受,自己相信。

    此时洽是辰时,太阳刚从东边升起,马队从山道转下后,就见到一条整齐崭新的石子路,马蹄声在青石路上发出笃笃的声音,没多久,路上便渐渐遇到一些衣着朴素的村民。

    村民们扛着锄头和铁锹,三三两两挑着担子,有在路旁锄草,有的在挖泥沙,有的正在运石头,他们分工明确,辛勤劳动。

    见到叶兰亭一行人出现在马路前方,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向她打招呼:

    “村长您回来啦!”

    “村长,这趟出去剿匪还顺利吧?”

    “村长,后面那些人都是来咱们村做工的吗?”

    叶兰亭骑在马背上,微笑着同各村村民打招呼:“一切顺利,劳各位父老乡亲挂心了。”

    “这么早大家都来上工了,各位叔伯婶娘们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