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之所以说咳嗽是中医的对头,是因为咳嗽在中医里的起因有很多。

    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非独肺也。

    这个病,对于他们这种菜鸟来说,真的不好辩证!

    所以付林站出来的时候,心里也在打鼓。

    付林第一反应就是想跟对方要一下检查结果,包括病历和各种检查单。

    这都是他平时给人治病习惯的步骤。

    可他立刻压住了这个念头,因为他明白,葛宏这里什么设备都没有,他们这诊所给人治病走的就是纯中医的路。

    既然来这儿学习来了,就不能像在医院工作一样,要依赖于各种设备的检查结果了。

    这种感觉对他来说,就好象是一个拄拐的人忽然把拐杖丢开一样,难免战战兢兢的。

    他稳住心情,给大妈诊了会儿脉又看了下她的舌头。

    结果他发现,大妈的舌象表现非常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

    从舌像上真的看不出来阴阳寒热,因为正常人的舌像跟这就差不多。

    葛宏见他放下手,便告诉其他人:“你们也都诊诊看。”

    那些学生立刻开台行动,一次站出来两个人,一左一右地围在大妈身边,半蹲着给她两只手把脉。

    大妈觉得有趣,看着他们直笑。

    这时候葛宏问付林:“看出来什么没有?”

    付林心里发虚,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

    “患者是遇凉而咳嗽,干咳无痰,其他症状不明显,舌象也不明显。”

    “她的脉不疾不徐,应该是缓脉。”

    “按理说缓脉多主风和湿,比如说外感中风和风湿痹痛都可表现为缓脉。”

    “这种脉也主脾虚,如果患者有嗝逆反胃也会出现此种脉象。”

    “还有一种,就是正常人也会出现缓脉。”

    “因为没有其他症状帮助辩证,我,我摸不清病机是什么?”

    他倒是挺光棍,没看出来就是没看出来。

    没说的时候很为难,说出来就没那么难受了。

    来都来了,水平就是那样,反正早晚都会出丑的,那就说吧。

    葛宏没说什么,又问两个刚把完脉的学生:“你们怎么看?”

    其中一个点头道:“我,我觉得也是缓脉,没看出其它问题,找不到切入点。”

    葛宏点了点头,道:“记一下笔记。”这几个字一说出口,那些学生立刻反应过来,老师这是要讲课了。

    这帮人马上摊开笔记本,做好记录的准备。

    葛宏这才缓缓说道:“《景岳全书》曰‘缓脉有阴有阳,其义有三,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是平人之脉。’”

    “脉有浮中沉三候,中者的缓脉才可以是正常人的脉象。”

    “除了整体的脉象,更应该注意寸关尺三部各自的脉象,诊脉需要细致。”

    “你们再诊脉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

    学生们快速地写着,脑子里也在思索这时什么意思。

    这时付林眉头微皱,他忽然抬头,“哦”了一声。

    他旁边的学生碰了他一下,“老付,你是不是明白了?”

    付林面带喜色地道:“我想起来了。”

    “《金匮要略》里面讲过的,你们还记得吗,书上说‘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

    “患者脉象是缓脉,尤以右手尺部不足,右手尺部对应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