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腊月三十,贴好了对联福字,清扫了院门。

    过年了。

    原本有些冷清的院子借着过年的喜气,也变得热闹起来。

    他们一家没别的客人,就是刘绣绣偶尔来坐坐。

    这几天对林婉儿来说也算是久违的假期了。

    之前她还没意识到两个孩子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昨日见书院附近的学子她才想起这事。

    古代科举称得上过五关斩六将,一试接着一试。多少书生寒窗苦读二十载才能高中。

    像大娃二娃这个年纪,读书的人家已经开始让孩子启蒙了。

    想着想着林婉儿发愁的事情就又多了一件。

    说到底都是没钱惹的祸,书院一年的束修便要五两银子,自家两个孩子就要十两。

    怪不得说古代供一个学生费钱,普通人家一年也就赚个十两银子,除去开销能剩下一半都在少数,哪有钱来供一个孩子读书呢。

    虽说如此,但读书这件事林婉儿还是放在心上了。今年不读明年也是要读的,不过就是时间问题,和她什么时候能赚够钱。

    但她也在心里合计着,幼童启蒙常读的就是三百千,她想着过些日子把书买回来,随着自己不认识古代字,但好歹会背知道怎么读,多多少少也知道些其中的释义。

    给两个孩子讲讲三字经应该还可以吧。

    这件事情只是新年的一个小插曲,很快便过去了。

    昨日在集市上,林婉儿买了两斤猪肉和几个猪脚,还买了一条大鲤鱼。

    大家都沉浸在新年的气氛里,外面更是炮竹声不断。

    两个孩子更是如此,许是因为从没这样安稳的过过新年,就连大娃,再怎么努力装着自己不在乎,也掩盖不住他的兴奋。

    两个孩子跑出去玩,林婉儿把小妹哄睡,就去厨房准备做饭了。

    林婉儿在灶台下面生火,等火烧旺起来,她把猪脚放在上面烧,等把毛都烧干净了再捡起来处理。

    把猪脚剁成小块,焯过水后放进新买的瓷罐里,又从一旁的袋子里抓了一把黄豆放进去。

    加上葱姜蒜调料,放在火上炖煮起来。

    收拾好猪脚,林婉儿又来收拾昨天买的鱼。

    买鱼的时候说是从隔壁县运来的,买下的时候鱼还活着,新鲜的很。

    冻了一晚鱼已经死了,林婉儿把鱼放在水里解冻。

    等解冻好了,她用刀刮下鱼鳞,刀刃化开鱼的肚子,取出里面的内脏,而后在鱼身上划上两刀。

    锅里的油烧的滚烫,放下葱姜蒜炸出香味,然后把鱼放进锅里。

    热油激发出鱼的香气,把鱼肉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调味料调味,然后加入水小火慢炖。

    家里就他们几个人,两个孩子吃不了多少,林婉儿她也吃不了多少。但因着过年也多做了好几个菜。

    林婉儿还特意买了一斤牛奶,在锅里滚沸捞出来,加点白糖,几人一人一杯。

    年夜饭就这样准备好了。

    夜晚,外面炮竹声响。

    他们一家也开饭了。

    小小的桌子刚好坐下他们,林婉儿举杯,两个孩子也学着她的样子,三人轻轻碰杯。

    “新年快乐!”

    吃过饭,听着别人家的鞭炮声,林婉儿打开门带着两个孩子坐在门口,仰头看着天空中炸开的烟花。

    新年快乐。

    大年初一,林婉儿一早便领着三个孩子到刘掌柜家拜年。

    酒楼生意火红,过年也没歇着,她来的时候刘掌柜正要去酒楼。

    见到她来很是高兴,接过她拿的东西,给了三个孩子压岁钱,临了还给了她一份。

    刘掌柜风风火火的走了,林婉儿看着手里的压岁钱哭笑不得,但心里却泛起暖意。

    里面刘绣绣刚裹着衣服起来,从门里探出头来招呼几人进去。

    “你这也来的太早了,我还想着晌午之前去你那拜年呢。”刘绣绣一遍说着一遍打着哈欠。